11月1日晚的一个国际航班在起飞前,有旅客向空乘索要心脏病药,空乘为了旅客身体健康着想,劝旅客放弃搭乘飞机。最终旅客接受空乘建议,但航班因此延误2个小时。有媒体质疑航空公司没必要为这点儿小事大动干戈,也有网友评论旅客太过憨厚,暴露了自己的健康情况,最终无法成行。然而笔者认为,空乘拒绝为旅客提供药品并劝旅客取消行程,这是不容置疑的正确决定。   如果不是确实存在健康风险,旅客应该不会开口向空乘求助。显然,旅客这样的身体状态本来就不适合长时间飞行。如果空乘不劝阻,旅客很可能在旅途中突发疾病,客舱医疗条件毕竟简陋,旅客的生命安全就可能受到威胁。当然,身患疾病的旅客开口向空乘求助,体现了旅客对空乘的信任。然而,空乘虽然在进行专业培训时,接受过一些医疗技能的训练,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无法保证为旅客提供的药物就是恰当的。药店出售部分药品尚且需要提供医生处方或敏感性测试,在航班上,空乘也不可能不问清楚情况,直接拿药救人。   救人不是一时脑热的冲动行为,不是助人为乐的热心肠就能产生好结果。在航班还未起飞时,不为旅客提供药品,而是劝旅客放弃乘机,恰恰是对旅客生命负责的表现。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在航班上有旅客突发疾病,机组成员及时处理,甚至决定备降,将突发急病的旅客送往医院抢救的感人新闻。这已经是机组人员能尽到的最大努力,但是,这种事情还是影响了其他旅客的行程。因此,如果旅客已经提前预知自己可能在航班上突发疾病,就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冒险了。   民航在飞机上安排空乘人员为旅客提供服务,主要目的是确保旅客安全舒适地到达目的。当然,前提是,这些旅客身体状况是适合搭乘飞机出行的地。我们不能要求航空公司在航班上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如果空乘人员都具备专业医师资质,那么航空公司必须为此支付更多的费用,这些成本也会转嫁到机票价格上,而这对大多数旅客来说,都是不必要的。因此,旅客出行时,一定要理性衡量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为,如果身体不适就果断中止行程。   优质服务可以没有尽头,但不能没有禁区。即便是在航企竞争激烈的今天,热忱周到的服务也该有明确的界限,空乘服务也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服务质量并不是把服务做成一个巨无霸,做到面面俱到。真正优质的服务人员,要在职责范围内尽量做到最好,在能力之外的领域则应明智止步。(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