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随着第9个应用数字孪生智慧门禁系统上线,宁波机场自主研发的物联云平台顺利完成开发,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宁波机场在智慧机场建设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需求引领 打造一体化智慧平台   随着近年的高速发展,宁波机场设施设备数量呈倍数级增长,广泛分布于机电、安防、输变电、照明、给排水、暖通、楼宇、消控等板块,遍布于机场各个区域。激增的设施设备,给管理带来严峻挑战,过度依赖人工、纸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监测、整体运行效率低、资源分配不合理、能源使用不科学等问题暴露出来。   图:智慧用电 宁波机场供图   针对这种情况,2019年底,宁波机场成立了由机场领导牵头的专项课题组,还聘请来自上海虹桥机场、中国民航大学等机构专家加盟。课题组实地走访了上海虹桥机场、杭州萧山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宁波市软件园、宁波市智造港等多家单位,学习这些单位在智慧平台建设方面的优秀成果,并总结出成功经验。宁波机场十余个单位协同联动共同分析、挖掘设施设备管理痛点和实际需求。   课题组与市经信局、智慧城市研究院和宁波大学的专家团队反复论证和推演后,得出一致结论:宁波机场有需求、有必要、有实力自主研发一套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   9大应用 解决机场设备管理痛点   历时近一年,40余人的项目团队深度融合了各种应用场景和具体业务,对接了超过30家设备厂商,对402台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接入了11套不同的系统,实现了6764台设备互联互通,最终开发出这套集成用水、用电、空调、门禁、电梯、楼控、冷暖群控、用人用房等9大智慧应用的物联云平台。   图:智慧用水 宁波机场供图   在云原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代码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平台做到了概况一张图、能耗一张图、综合事件一张图和一屏纵览,机场管理人员能轻松掌握设备运行情况,解决了机场设施设备管理存在的诸多痛点。   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沙盘式的智慧平台,宁波机场这套物联云平台采用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孪生技术,对现实的宁波机场及应用场景进行了虚拟复制,把宁波机场整体映射到物联云平台中,统一规范使设施设备以虚拟身份的形式在平台中显示和交互变成现实。   降本增效 赋能机场高质量发展   从纸质化、人工化、割裂化升级至一朵云、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的一体化管理,物联云平台的建成,促使宁波机场形成了大平台+应用群的智慧机场新格局。   统一的跨部门设施设备管理体系,使部门协同联动的壁垒被打破,分散管理和重复投入逐渐成为历史,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新接入标准启用,使设施设备新增建设和存量改造变得规范化、标准化,资金投入要求大幅度降低。   强大的数据底座、先进的AI算法、智能的三维场景,为机场管理提升、降本增效、节能减排,为宁波机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悉,该平台已初步具备了对外输出、复制、推广的能力。   工匠精神 推动机场科技创新   自主研发一个平台把宁波机场数量众多的设施设备都链接起来实现一体化智能管理,在当时的我看来,其难度简直无法想象,谈起开发过程,工程师郭东阳至今都还觉得不可思议。   图:智慧视频 宁波机场供图   在平台研发过程中,项目团队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设备图纸不准,项目团队自己点。地毯式全覆盖现场勘测、比对,完成重点部位3327个摄像头、511个门禁位置的准确还原。   没有现成标准,项目团队自己建。一个字段一个字段尝试,完成分布在机场全域11种型号、共计2234个电表数据的实时采集。   没有现成案例,项目团队自己干。水表数据采集与供电在整个行业都是难点,项目组设计出立杆式太阳能供电,增强传输信号与数采频次,完成货运区全部水表更换,监测精度远高于跑冒漏。   没有现成产品,项目团队自己研发。将智能插座、智能温感设备二合一,生产出前端采集设备,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对每一台单体空调智慧管理。   数据不精准,项目团队自己算。通过研究前端工控设备modbus、bacnet、opc等协议,在不影响原有设备的情况下,实现精准采集数据,不仅打破了第三方厂商的技术封锁,还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第三方厂家修复产品漏洞和提升产品服务。   是什么让你们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朋友如是问郭东阳,是程序员的死磕精神郭东阳的一句话朴实诠释出工匠精神的要义。   在宁波机场这群工程师的死磕下,一批规范标准、专业论文陆续诞生,一批专利开始申请,虚拟的PPT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智慧平台,推动宁波机场科技创新向前迈进一大步。   从项目提出到建成投用的两年多时间里,项目团队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夜。在平台正式投用之际,项目经理周羽感慨万千,他说项目开花结果离不开机场领导的关心、兄弟单位的支持、合作单位的努力,这套自主研发的平台建成投用是深入贯彻数字化改革及科技创新优秀成果的重要成果,为宁波机场在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开局。   下一步,宁波机场将在现有物联云平台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扩展更多使用场景,集成更多智慧应用,力争做到一个平台覆盖全部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