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这是贯彻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的重大举措,为澳门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核心引擎城市之一,澳门的发展方向被定位为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即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及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与此同时,高度开放的澳门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也颇具优势。根据相关规划,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等也将成为澳门探索和发展的重点方向。而在不久前发布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个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咨询文本中,澳门特区政府也展示出了抓住发展机遇的决心,明确表示将用好用足CEPA货物零关税优惠政策。由此可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稳步发展,更多的人流、物流将聚集到澳门这片土地上。 历史上,澳门曾是中葡贸易中心,一度也是重要的通商口岸。然而,随着香港的崛起,澳门的对外贸易逐渐萎缩。如今,对于缺少大型深水港的澳门来说,想要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发达的航空运输体系就成了必备的条件之一。 作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引客管道,机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珠三角地区,由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五大机场组成的机场群,不仅共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困扰。 过去,由于不同关税区之间的投资准入限制以及通关机制差异等问题,即便是只有一水之隔的澳门机场与珠海机场,也很难形成有效的运输联动,更难以发挥协同效应。在这两家机场中,澳门机场具有地理位置优势、国际航权优势以及自由港优势,但由于缺少发展空间,且国际航班仅通达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发展十分受限;珠海机场虽然客源丰富,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但目前并未开通国际航线,市场存在较大局限。由此可见,如果可以将珠澳两地机场进行优势互补,双方都将获得更大的航空市场。 可以进行互补的并非只有这两家机场。在业内人士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五大机场各具优势,同时软硬件设施均已经超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内的机场。该区域之所以还未打造出国际级的机场群,更大的阻碍来自于各自为战的竞争心态。然而,对于其所服务的全球第四大湾区来说,竞合才是更好的选择。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客货运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87亿人次、2000万吨。面对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大湾区内的不少机场均不同程度面临饱和或超负荷运行问题,并相继对机场展开改扩建。 发展空间可以各自拓展,但发展理念必须走向协调统一。否则,当空运承载量快速攀升之后,航权安排以及发展策略等方面的内卷,仍然会成为五大机场以及珠三角九市的发展障碍。协同发展,不仅要有地缘优势,更要血脉相连,要打造世界级的交通枢纽,还需要各大机场进一步提高连通性、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同时在保持相对竞争的格局下,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强化分工合作。 毫无疑问,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拥有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的香港与澳门,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界面。港澳同为外向型经济主导的地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已为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提供了重要支持。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引导大湾区内机场错位发展,为澳门民航业赋能,让同样具有制度优势和地理优势的澳门释放出更多发展潜力,真正发挥其国际自由港的带动作用,推动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形成良性互动,需要进行更多的沟通、思考与探索。但无论如何,想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大湾区,不仅需要具有高效、有力的协调能力,更要有更加开放的理念和大格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