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航机长如何在航班运行中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我们如何来鉴别一次航班任务中机长管理的有效性?这个问题对于回答机长是否是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如果机长保证了航班任务的安全、准点、节油,那么他可以称得上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点要加以特别说明的是卓有成效的机长是安全、准点、节油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外部不可控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个外部的影响都有可能造成航班的不安全、延误、没有经济性,卓有成效的机长所做的事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避免或是减小外部因素对航班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一个相对的经济性!用德里克先生的话说就是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按时做完自己的事并产生成果。   航班任务的机组有自己固定的组织结构,机长是最高权力管理者,其下有副驾驶、客舱乘务长、安全员。副驾驶在机长授权的情况下可以管理乘务长和安全员,乘务长直接管理乘务员。机组和正常组织比又有自己的独特性:每一次任务的组织成员都是不确定的,机长不一定了解每一位下属的具体情况,当航班任务结束时组织解散。这个组织具有临时性的特点。机组组织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各类人员对规章的遵循和其本身的职业素养,但这并不是说机长丧失了对机组的管理,反而是对机长在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长自身得有广博的知识面,其中涉及到组织行为学、组织心理学,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对机组情况进行快速的掌握,根据不同的机组搭配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机长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丰富的知识层面加上民航法律、公司规章赋予机长的权力尽快地在机组成员中树立绝对的权威,这点在管理的有效性里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临时性的组织里,如果没有集权性的专制管理,管理会面临松散、低效、甚至无效的可能。一旦机长忽略自己的权威在这个临时性组织里所能发挥的作用,那管理效率将会是极为低下,权威是机长管理的前提。   下面我假设一个机长碰到的情况,在这个情况里的细节是众多机长常常出现的,这里我把它集中化、特殊化。倒霉的机长都碰上了,不过倒霉的机长都把它处理好了。这天机长按照出场时间集合好了整个机组准备坐机组车进场,这时他手表上的时间是6:45AM,而飞机的起飞时间是8:00AM,呼呼的小北风吹过他的脸,这时他隐隐感觉到要变天了,不过抬头一看一架飞机刚刚向南起飞,显然机场还是按向南起飞在运行着。   由于是机组集中进场时段,机组车不足,10分钟过去了他们还没坐上车,机长这时直接开始本应该是上飞机以后才进行的机组会,把安防事宜,客舱准备,以及应急情况的处置提前告知了每一位成员,并且此时他预感由于变天可能会造成航班延误也提前告知了大家,让大家在飞行前准备时尽量提高速度。   坐上了机组车已经是7:00AM了,考虑到如果向北起飞,飞机减载会比较多,今天又是飞长航线,带的航油也很多,货运是按照向南的大载量来准备的,一旦把货装好飞机将无法起飞,到时在进行减载卸货将耗费大量的时间。这时机长吩咐副驾驶赶快打电话给配载室核实今天的人数和载货量,同时他也给遣派员打电话了解即时的气象信息。果然机长得到的消息是在预计8:00左右机场将改为向北起飞,签派员告知目的地机场当天会有中到大雪,而载货量是满载。   机长在此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如果按照原计划不减载是可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风险是很大了,由于临界边缘的顺风起飞对飞机性能影响很大,加上满载,安全系数也在临界。天气可是不会等人的,一旦换跑道运行航班必将延误很长时间,加上是出港高峰期所有的飞机将按照准备好的时间进行排序,对于自己的航班相当不利。二是目的地机场的天气也很有可能使大量飞往那得航班延误甚至取消,他得考虑备降场的选择问题了或是机组有没有出场的必要了。   经过短暂的沉思,机长打通了配载室的电话通知他们赶快安排减载,然后又接着给签派室打了电话让签派员多加了2吨燃油,这2吨油可以让飞机在空中等待1个小时。这时机组车已经开到了飞机底下,时间是7:10AM,又一个他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出现了,几个机务正围着起落架检查。他询问情况,原来轮胎上有口子得更换新的,需要20到30分钟,并且机务要求机组在飞机外等待。很显然这半个小时对于机组来说太宝贵了,飞行员要飞行前驾驶舱准备各种程序和大量的协调沟通各部门,乘务员要客舱装备,安全员要全面检查客舱安全。机长和机务领导进行了沟通,到后来发生了争执,实际更换轮胎不会危机飞机上的人的安全,由于工作流程的原因机务不愿意机组在更换轮胎前上飞机,在机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机务领导最终同意了机长的建议,终于上机准备可以和换轮胎一起进行。   机组上了飞机,时间显示为7:20AM,机长要求乘务长和安全员务必在20分钟内准备好自己的工作。进到驾驶舱机长第一时间联系了空管询问目的地机场情况,被告知目的地机场航空管制,他们1小时放一架飞机,而计划中8:00AM起飞到这个机场的飞机有3架,谁先准备好谁先走。   机长随即通知组织提前上客。很巧合的是在7:40AM,整个机组的准备工作和轮胎更换同时完成,正好旅客赶到了飞机下开始上客,随后在7:50AM所有旅客到齐,多加的2吨油也加好了,货也装好了。机组申请开车,很顺利的排到了第一个,因为果真机场开始换向北起飞了,那两架飞机正在卸货呢,看那样子还早着呢。   机长迎着朝阳起飞了,不过快到目的地机场时,机长又得到了不好的消息,因为下雪的原因没有足够的停机位,管制员要求机长备降其他机场除非你可以接受在空中等待1个小时,那2吨油就是给这黄金1小时的,结果没等多长时间,管制让飞机顺利降落在目的地机场。   在这个事例中机长竭尽所能保证了这个航班的安全,准点,顺畅运行,可谓做到了卓有成效。   在这我围绕着德里克先生在书中提到的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使机长卓有成效。 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要的事情要优先去做   每个管理者应该排除一切干扰,集中时间和精力干值得做的事情。每次航班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和紧凑的,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去做,对于一次正常的航班,如果各个部门安排的井井有条,那对于机长来说可以按步就班,但是大部分时间机长将面临的是杂乱无序的情况,那机长就得弄清楚当时的具体情况,根据情况制定支配有限时间的方案,放下那些次要的或无关紧要的事,专注于关键的事情,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争取时间上的主动权。   我梳理一下机长是如何在时间安排上做到卓有成效的:1.机长在出场飞行的第一时间已经心系飞行,小小北风吹到他脸上已经让他的思维转动。他对飞行开始预判,预判的习惯使他总是走在了时间的前面,在没有出现偏差时就提前进行一定的干预。2.孔子曰:物有本末,时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矣。机长首先去了解天气情况,实际上是在找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追溯本源,抓住本质,他想弄清楚到底是不是要变天了,变天就会引起航班运行一系列的变化。如果没有抓住变天的本质,后面一切忙乎可能都变得徒劳。3.弄清了本质以后,要事优先原则。他提前通知了配载室去减载,同时也通知了签派增加油量。这十分关键,是影响这次航班正点的最重要的因素。4.机长是一名统筹大师,这个航班的过程他时时刻刻都在统筹安排时间,有效的利用了有限的时间:首先打破了惯例的时间安排,重新安排了次序,例如他知道机组车耽误了他们进场,就提前在等车的过程中把机组准备会完成了;他坚决否定了机务要求换好轮胎机组才能上飞机的要求,节省了黄金20分;提前通知安排上客,旅客提早赶到飞机底下,为在空管那排队创造了优先的条件。 在贡献上下功夫   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重视贡献是一种意识,决定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贡献意识可以帮助管理者突破专长、技术、职务和部门的界限,看到外部的机会和客户的需求,看到产生成果的地方,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有效的管理者一定会注重贡献,把自己的工作和企业的成效结合起来。缺乏贡献意识,思考就会停止,工作就会失效,甚至一事无成。   如果没有贡献意识,机长每一次执行航班任务就会变成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而没有更高的追求和要求,在专业知识上就可能浅酌而已不精益求精,在技术上也不严格要求自己,得过且过,在衍生知识上更没兴趣。这些有可能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没有贡献意识,飞行的整个过程变得随遇而安,工作变得被动,不主动去提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走一步看一步,总是事情发生了才去解决,由于一个事情得延后导致连锁反应,变成一事慢,事事慢。碰到事情也会有消极态度,其他部门导致的延误自己懒得去协调解决,变成延误了于我何干。我们可以拿上边那个机长的例子试想机长没有贡献意识的反例,那个航班根本不可能准点顺利起飞;如果没有贡献意识,机长不可能时时刻刻想着为航班节油,能做小程序进离港绝不做大的,能飞最佳高度层不飞其它高度层,能申请直飞航路就申请,能晚放襟翼就晚放。总之机长没有贡献意识,他就很难为每一次航班的安全、正点、节油去尽全力。 有效决策   机长每一次飞行面临着不计其数的决策,每一个重要决策都会对航班造成重要影响,小至航班正点与否,大至机毁人亡。决策对机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德里克先生谈到决策的第一个要领是:弄清决策事项的性质。有效的决策者绝不会就事论事寻找对策或方案,而总是把遇到的麻烦当做表面现象,相信真正的问题一定隐含在背后,必须弄清本质在解决。   还是拿上面那个例子中的机长来说,他做了很多项有效决策最终使得航班能准点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后面所谓的巧合其实就是这些决策达到的效果。感到北风-了解天气-分析风险和效益-果断减载。机长找到了导致航班延误的最可能的原因及时的进行决策更改原定计划。他并没有因为抬头看到了飞机仍然向南起飞这个表象而马上认定自己的假设有误,而是进一步选择了询问气象预测。最终根据相对准确的气象预测而作出相对准确的决策!德鲁克先生说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验证假设的过程,包括导入不同的意见和争论,建立公正的基础;在防止个人偏见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切合实际的假设;明确检验假设所需要的数据、事实或证据。   第二个决策的要领是:确定目标及其边界条件。所谓边界条件就是指达不到这些条件,就满足不了各项需求,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那个机长的目标是保证航班安全、正点的同时也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也清楚边界条件是8点以前不变天。如果变天了他就不能满载向南起飞,就会延误,延误的经济损失是远远大于为了满载而放弃正点起飞的,所以他再次站到了准确的决策的那一边。   机长会遇到各方面的决策,技术上的、沟通协调问题上的、时间统筹上的、安全隐患上的德里克先生给的建议机长们也可以着重关注学习。 善于用人的长处   机长所管理的这个小型组织具有临时性特点,也就是说机组搭配的不固定性,造成的困难是不容易熟知每个人的优缺点。但是机长可以尽量多了解观察副驾驶和乘务长的优点,然后有效的利用这些长处去帮助自己管理飞行。没有完美无缺的机长,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比起他加上整个集体来说还是要差些,他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机长还得依靠组织来完成他的一些安排,那么机长最好就是能发现并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人尽其才。   以上四个大的方面我认为一名普通的飞行员是可以去学习、领会、最后经过实践而变成自己的东西的,也就是德鲁克先生说的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随着中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民航机长在民航业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对于民航企业的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客、物流追求的是航班的安全和正点,航空公司除了满足旅客和市场的需求,更重要追求自身的经济性和高效性,卓有成效的机长可以大为提高航空公司的效益,所以航空公司应该关心并注重培养卓有成效的飞行员,每一个职业飞行员也应立志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机长。   作者介绍:   徐靖,就职于顺丰航空公司B757机队,飞行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