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薛冰冰 4月10日,深圳机场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预计实现净利润0.45亿元-0.59亿元,同比增长137.88%-149.19%。过去一年,深圳机场也是四家上市机场集团中唯一实现盈利的机场,净利润为0.28亿元。 深圳机场亮眼的表现并非一枝独秀,由于疫情防控形势及国内国际航线恢复速度的差异等,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排行经历一番洗牌,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成都双流等南方地区几大机场逆势崛起,原先稳居榜首的首都机场、浦东机场却显得黯然失色。 4月9日,民航局发布了《2020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主要生产指标显示,2020年我国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5715.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6.6%。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84019.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0.7%;国际航线完成1696.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7.8%。 2020年我国机场共完成飞机起降904.9万架次,比上年下降22.4%(其中运输架次为745.8万架次,比上年下降24.4%)。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873.4万架次,比上年下降18.1%,国际航线完成31.5万架次,比上年下降68.4%。 根据民航局统计的202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广州白云机场首次问鼎榜单,完成旅客吞吐量0.44亿人次,不仅在我国各大机场集团中排名第一,也历史性地超过亚特兰大机场当年旅客吞吐量;成都双流机场上升至第二名,旅客吞吐量达0.41亿人次。 2020年我国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 数据来源:民航局而2015年至2019年期间,前五名机场的顺序基本保持不变,分别为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其中,2018年和2019年的首都机场更是处在巅峰时刻,旅客吞吐量均超过1亿人次;浦东机场紧随其后,旅客吞吐量分别为0.74亿人次和0.76亿人次,疫情冲击下,北京首都和上海浦东双双下滑至第5位和第9位。 北京首都和上海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下滑,和疫情防控形势密不可分。去年6、7月及12月份,北京本土疫情出现反弹,机场客流量骤然缩减。 首都机场还是至关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仅主基地航空公司国航在首都机场就拥有国际(地区)航线164条,占国航客运总营收的近35%。疫情之下首都机场国际航班大范围停航,为严控疫情输入风险,北京于2020年9月2日才宣布恢复国际直航航班,此前所有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始发客运航班均须从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入境。 从首都机场业绩报告看,2020年首都机场的国际飞机起降架次为37035架次,2019年则为128084架次,同比削减71.1%;国际旅客吞吐量为253万人次,2019年同期这一数值为2391万人次,同比骤降89.4%。 反映在业务收入上,2020年北京首都机场航空性业务收入为12.96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68.3%。其中,飞机起降及相关收费收入为人民币7.11亿元,同比减少65.9%。 上海浦东机场与之类似,虽然疫情之后浦东机场成为主要的国际入境机场之一,但相比正常年份,保留下来的国际航班数量依然寥寥无几,根据年报数据,2020年浦东机场国际飞机起降架次90258架次,同比下降55.4%,国际旅客吞吐量409万人次,相比2019年减少87.36%。 相对而言,过去一年南方地区较少出现本土疫情反弹,赢得了良好的市场恢复环境,国际航线占比低的特点也意外成为一道保护屏障。 这一点,在深圳机场集团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国际航线数量少是深圳机场一直以来的短板所在,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直到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才明确了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的定位,当年,深圳洲际客运航线实现零的突破。在此之前,深圳机场的定位分别为区域干线和区域枢纽,这也导致与北上广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相比,深圳的国际旅客占比明显偏低。 去年9月份,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其中就提出,要通过3-5年时间,深圳机场国际航线数量超过100条,机场国际旅客和国际货邮吞吐量占比分别达到20%和50%。 因受国际航线业务拖累较少,深圳航空自2020年6月起便开始止亏为盈,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0.897亿元,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样稳定在0.896亿元,全年共盈利0.28亿元。到今年一季度,随着民航市场恢复速度加快,深圳机场单季度利润已经达到去年的近两倍。 成都双流机场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和客货集散地,疫情以来国内游、跨省游火热,成都逐渐成为热门旅游城市。去哪儿数据显示,就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期间,成都的酒店预订量位列全国之首,进出港机票预订量也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旅游热门目的地城市之一。 而广州白云机场以南方航空为主基地航空公司,南航拥有亚洲最大机队规模,国内航线网络丰富、疫情下市场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国盛证券研报指出,广州白云机场是珠三角机场群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机场,相比竞争者香港机场和深圳机场,政策和区位优势明显,未来产能扩张也有望支撑其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