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民航局的重要工作任务。2018年以来,深圳机场集团积极落实《民航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累计投入资金近两亿元,联合近30家驻场单位,通过加大新能源车辆引入、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加强车辆尾气治理、推进APU替代设施应用等举措,高质量完成2020年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各项指标。近期,民航局印发表彰决定,深圳机场获得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先进单位称号,这也是继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首批示范单位后,深圳机场获得的又一殊荣。   新能源车辆采购比例近六成   机场场内车辆油改电是民航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抓手之一。深圳机场集团秉承同一个空港,同一个梦想理念,联合各驻场单位、航空公司,持续加大车辆油改电投入,促进场内车辆结构优化升级。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底,深圳机场场内累计新增电动行李牵引车、摆渡车等新能源车辆258台,在总新增车辆中的占比达57.2%,高标准完成蓝天保卫战工作目标。随着新能源车辆引进规模不断扩大,深圳机场场内汽油消耗强度呈现下降趋势。据统计,2020年1-9月,机场自有车辆汽油消耗强度相比2018年同期下降4.86%,柴油消耗强度下降4.3%。   在此过程中,深圳机场以智慧机场建设为契机,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先行先试,为设施设备安全使用和效率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上线了新能源车辆定位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车辆定位、路线跟踪、状态监控、车辆信息记录及报表统计等功能,全面提升了运行管控能力。据深圳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满足场内新能源车辆充电需求,机场集团还加快建设充电设施服务体系,飞行区现有充电设施近140台。其中,飞行区充电桩一期监控平台实现了新能源车辆充电功率智能分配,并可实现对充电桩工作状态、使用情况、充电计费、结算等功能,从而有效提升充电效率和智能适配能力。   APU替代设施应用实现三个100%   近年来,随着客货运业务快速发展,深圳机场日均保障航班起降超过1000架次。航班量的增长,也给机场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据了解,停靠在地面上的飞机,以往主要通过机上的APU(辅助动力装置)进行供能。然而,飞机自带的APU在运行时,不仅会消耗飞机燃油,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气体。作为机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设APU替代设施可减少飞机APU装置的使用。   APU替代设施使用率低一直是蓝天保卫战工作的一块硬骨头。为此,我们通过深入现场、电话沟通、组织会议等形式,多次向航司征询意见,宣传应用尽用原则,争取航司的配合和理解。据深圳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桥载设备使用的各个难题,机场有关部门逐一制定解决方案,并建立了桥载设备使用情况通报制度,以督办机制提高地勤人员设备维保质量和培训力度,扭转设备可靠性不足的局面。   经过不懈努力,深圳机场场内APU替代设施的配置率、签约率、使用率已实现三个100%。目前,机场T3航站楼62个近机位廊桥已全部安装了APU替代设施;同时,机场还大力推动靠桥飞机使用APU替代设施,与在本场运行的航空公司100%签订了桥载设备使用协议,实现了APU替代设施在应用尽用原则下100%使用。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通过APU替代设施应用,深圳机场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万吨。此外,计划今年内投入使用的机场卫星厅也将新建桥载APU替代设施,进一步扩大节能减排效应。   场内车辆尾气检测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为严格控制场内车辆尾气排放,深圳机场集团通过实施车辆改造、全覆盖尾气检测、健全惩戒机制等措施,实现了车辆尾气核查合格率100%达标。   一方面,深圳机场在车辆年检中增设尾气烟度检测项目,并全面覆盖所有场内车辆;同时,依托自主采购的移动式尾气烟度检测设备,对飞行区内车辆和机械进行不定期抽查。另一方面,机场对场内所有排放等级低于国IV标准的民航牌照柴油车辆加装柴油颗粒捕集器(DPF),改造车辆超过600台。2020年,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的车辆尾气检查中,机场场内1200余台车辆设备全部检测合格,无一超标。   一直以来,深圳机场秉承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运行高效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行业内率先建成能源、环境、碳排放以及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高度融合的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国际机场碳排放(ACA)三级认证,成为国内认证级别最高的机场之一。十四五期间,机场集团将落实民航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展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能源精细化管理。同时,以数字化转型契机,建设集监管控为一体的环境能源管理平台,力争在民航绿色机场建设进程中走在前列。(叶丹 刘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