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初,民航局颁布《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为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指明方向、明确路径、确定时间表。民航业如何在服务国家战略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和建设世界一流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同时,实现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是亟需回答的新时代命题。 服务双循环格局是民航业发挥战略先导作用的必然要求 作为战略行业,民航业务必需要以更高政治站位和敏锐洞察能力,因势利导、主动作为、迅速调整原有发展目标,加速推进民航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尽快形成服务国家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政策。服务双循环格局是民航业发挥其战略先导作用的必然要求。 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点在于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扩大内需作为现阶段发展战术基点,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完整的新时代内需体系。国际性是民航有别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本质特征。十三五期间,航空公司、机场为代表的国内航企将更多资源投放到国际航线新开和国际航班加密方面,宽体机队规模不断壮大、国际旅客运输量显著提升,相比而言,航企在国内市场深耕方面略显动力不足。随着我国旨在促进国内大循环、释放国内大需求的相关扶植政策和具体举措陆续出台,聚焦民航全产业链新内需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需全面启动。民航领域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化升级、盘活中小机场资源、深挖支线航空潜能、培育短途运输市场、激发通用航空活力等都是其扩大内需的精准发力点。 以问题导向、靶向施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 《意见》明确指出:以打造更高质量、更加协调、更可持续、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场群为目标,以构建统筹有力、竞争有序、共建共享、深度融合的民航协同发展新格局为保障,着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互利合作,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民航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新时代民航建设的先行区,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提供有力支撑。目标、保障从另外角度理解就是痛点和短板。以广州、香港、深圳、澳门、珠海大湾区五大机场为例。现实痛点就在于:发展质量很高但可以更高,协调机制已经建立但行动可以更协同,软硬件建设速度已经很快但可以更持续,国际优势已经建立但可以更具竞争力。现阶段短板就在于:统筹能力不足,仍各自发展;竞争略显无序,仍各算各帐;发展资源独享,仍各建各用;探索融合发展,但深度不够。粤港澳大湾区民航业能如期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达成各项既定发展目标本身就是实践并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意见》对时间表和路线图的阐释清晰而明确,为以问题导向、靶向施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指引。 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多核支撑、多点互动、共建共赢的大湾区区域民航协同发展格局和政策体系。《意见》明确多核定位,为五大机场协同发展明确定调并夯实基础,强调互动作用,力图推动各级政府和各方主体探索打破市域思维局限,建立以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优先目标。 第二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大湾区民航整体规模、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国际领先。机场群年旅客吞吐量3.3亿人次左右,货邮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照组必须彰显国际范,必须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 第三阶段发展目标:到2035年,全面建成安全、协同、绿色、智慧、人文的世界级机场群。空域协同发展运行取得重大突破,基础设施体系功能完备、保障有力、互联高效;航空服务体系网络通达、智慧运行、品质卓越;民航产业体系区域协同、跨境融合、互利共赢。由四型机场升级来的五型机场群是否精准,有待进一步诠释和来自实践中的理论提炼。民航产业体系是世界级机场群高质量建设的依托和土壤,也是民航业服务双循环格局的着力点,粤港澳大湾区民航能做足协同、融合、共赢这三门功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服务双循环格局的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考 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内全要素资源优势明显。在供给端,大湾区产业集群所涵盖的分工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集聚经济优势鲜明,在全国范围内显著领先,同时还具备通过降低全产业链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大湾区核心产业全球竞争力的空间,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智能芯片、集成电路、5G设备、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高端装备等领域,大湾区最终有能力先于全国其他区域形成科技主导、全球资源、本土智慧的供给侧双循环发展格局。 在需求端,截至2019年末,大湾区的总人口数已接近7300万,以0.6%的国土面积吸纳了全国5%的人口,无论是人口密度还是年龄结构,大湾区极具扩张消费整体规模、优化消费产品结构、创新消费环节模式的天然优势,具备孕育出新消费增长点、新消费标的物、新消费业态的需求潜能。 聚焦民航业,航空客货运输作为促进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服务保障环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民航业能按照《意见》要求,在十四五期末实现年旅客吞吐量3.3亿人次左右,货邮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发展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最新国家战略。新实践亟需新思考。 第一,构建大湾区协同发展新格局。优化区域机场功能定位是实现大湾区机场群多核驱动的前提,如何避免当前功能定位的重叠,需要香港、广州、深圳组成的A3在战略层面有意愿并最终实现的深度协同,也需要有澳门、珠海参与的A5在战术层面有动力并共赢共享的积极参与。凝聚区域民航协同发展合力,需要破解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民航发展全要素资源在大湾区有序自由流动的难题。A5的物理联通不难实现,只是时间问题,A5的协同发展更难实现,更需要大智慧。 第二,建设世界一流民航基础设施。预计到2035年,香港机场将运行3条跑道、广州5条、深圳3条、澳门珠海各1条,新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预计建设2条。与2020年大湾区现有的9条跑道相比,将新增6条跑道。以航站楼和地面运输中心为代表的地面保障资源也同步优化和增加。但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最大瓶颈不是在地面而是在空中,需要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统筹和加速推动大湾区空管一体化工作。粤港澳空管部门深度合作,重新修订A5的进出港程序,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在确保安全飞行的前提下深挖大湾区的空域承载潜力,真正发挥大湾区机场群增量地面保障资源的客货运输服务能力。 第三,推动大湾区民航产业一体化发展。发展民航产业就是促进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独特功能可持续性发挥的助推器。构建大湾区机场群是需要创新大湾区民航产业发展模式,以促进其现有产业链协同重构,进而实现其潜在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效转化和充分释放。在现有大湾区各主体优势产业分工背景下,力争进一步强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根据各产业发展对民航产业的依存程度,加速推进并完成具有强民航依赖性的相关产业完成地理位置再集聚、协同势能再释放,最终实现大湾区民航产业一体化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