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营趁疫情操弄华航改名一事,连日来持续在台湾发酵。岛内舆论担忧,如果华航真改名,将影响其未来在大陆的市场。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5日报道,国民党立委当天临时提案,称有鉴于华航已是上市公司,更名却屡次因政治因素被提起。由于改名涉及公司标志、航权谈判、契约修改等,必要成本支出预估至少10亿元新台币。因执政党不同意,提案只能撤回。不少人担心,华航一旦改名,将失去最重要的大陆航线。资深媒体人赵少康15日称,华航改名涉及已经和国际谈妥的航权问题,且两岸航线占华航四成营收,大陆可能因新名称中断华航航权。   台独政党台湾基进党的陈柏惟则扬言,华航因具有半官方性质,与大陆交流能免则免,若造成大陆反制断航,那就断吧。该话一出,岛内网民一片哗然,有人质疑四成营收来自两岸航线,陈是要把华航玩死才开心?前新北市长朱立伦15日表示,改名牵扯到政治议题,对于华航、岛内都不利。甚至连支持改名的民进党籍台交通部长林佳龙也提到,华航有24%的航线是飞大陆、香港,有任何更动措施都会影响两岸航班。相关资料显示,华航全球航点为欧洲5个、北美5个、大陆30个,东北亚18个、东南亚16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4个。联合新闻网一篇评论称,2007年两岸还未直航,2008年两岸开放大三通,直到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航线全停以前,两岸航线是包括华航在内的国际航空公司金鸡母。   华航改名其实是被绿营常年挖出的假议题。2006年,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就曾主张华航改名为 台湾航空或福尔摩沙航空,后因牵涉国际航权、商标等复杂问题,且华航工会估算烤漆、人力、商标等成本不菲,最后不了了之。2016年7月和2018年6月,民进党都有人重提华航改名,最后同样无疾而终,这已成了绿营关门自爽的政治闹剧。台湾《中国时报》15日评论称,华航在国际飞行不是一天两天,以向海外捐口罩被误解是中国为由推动更名,撩拨统独敏感神经,并不聪明,只能以疫谋独激化两岸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