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撞击台北101大楼事件持续搅动台湾,美国青年自制武装无人机震惊美国在民用无人飞行器日趋普及的背景下,这种漫天飞舞的遥控玩具近年来在世界多个地方闯祸。民用无人机扰民、侵犯隐私的事件屡屡被曝光,法国爱丽舍宫、日本首相官邸、韩国青瓦台,甚至全球防卫最严的美国白宫都成了它来去自如的地方。有人说,民用无人机是代表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创新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诸多空中经济福利。也有人担忧,在享受视觉感受从平面到立体的质的突破的同时,人们的隐私将无处可藏。虽然各国日趋严格的管控措施接连出台,政策制定者依旧为法律赶不上科技进步大伤脑筋。德国学者梅斯奈尔23日对《环球时报》表示,科技是把双刃剑,民用无人机是最新缩影,人类不得不再次给自己划定边界。   民用无人机屡次闯祸   要是无人机被不法之徒装上炸弹,将酿成灾难。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一架无人航拍机意外撞上台北101大楼的视频22日被曝光后,引发岛内恐怖袭击的联想。有人还担心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会被无人机击中。报道引述台北101发言人刘家豪的话说,这不是该大楼第一次被无人机撞击,从6月底至今已发生3次,6月底那次尤其危险,游客距离飞机坠落处仅两米。刘家豪还表示,无人机事件让101所在区域的高楼群楼楼自危,除了碰撞危险,还有隐私全都露的危机感。   22日在美国社交网站疯传的武装无人机视频也令美国民众不安。视频中,美国18岁大学生霍沃特改装了一架四旋翼机,机身前半部安装了一支半自动手枪,操控者可以通过遥控设备,在空中自由开火。霍沃特的指导教师摩尔直言太可怕了。他说,之前曾力劝霍沃特不要尝试这种想法。加州参议员加尼斯称霍沃特的举动疯狂,如果被效仿,全部美国人将面临生命威胁。   除了上述地区,世界多地传出民用无人机闯祸的消息。20日,德国汉莎航空一架航班在华沙上空几乎撞上一架无人机。波兰航空安全部门称,20架飞机随即不得不改变飞行路线。世界上最繁忙机场之一的伦敦希斯罗机场,也饱受无人机干扰。英国民航局表示,21日在希思罗机场,一架无人机盘旋于一架起飞中的空客飞机上方6米处。从2014年5月到2015年4月,英国民航局已经查到另外6起在英国各地机场发生的无人机和民航机差点擦撞的事件。   2014年4月,英国民航局惩罚了一名无人机爱好者,此人被指操控无人机飞越英国核潜艇基地上方受管制的领空。这也是此类事件受到惩罚的世界第一人。据《印度时报》23日报道,几周前,孟买警方逮捕一名房地产网站员工,该员工涉嫌使用无人机航拍印度高度敏感的原子能研究中心。报道引述印情报部门的话说,他们发出过多次警告:恐怖组织使用民用无人机袭击印度高级官员,印度总理莫迪是其中一个目标。此外,过去数月间,法国核电站、核潜艇的军港、总统府等敏感地点上空出现神秘无人机的踪影,引发恐怖袭击疑虑。今年年初,一架小型无人机突破全球最严密防卫网,降落白宫南草坪;4月,日本首相官邸也遭无人机入侵,推动日本修改应对无人机的反恐政策。   据《环球时报》驻韩国记者了解,随着无人机在韩国使用频繁,由此引发的事故和案例也陡增。2010年违反空中管制的无人机操作案例仅为6起,而2015年以来已出现51起无人机违规案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说,相对用于反恐的军用无人机,民用无人机更让美国政府头痛。   民用无人机尺寸小,不易被发现,很容易飞进敏感区域。中国空军专家傅前哨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消费级无人机的价格对于普通人而言已非最大障碍。台湾《旺报》评论称,现在无人空拍机已经便宜到跟手机差不多,乱飞乱窜的情形肯定会再发生。台湾东森新闻称,方兴未艾的无人机事实上处于无源无主的真空地带,目前监管部门面临着目标小发现不了、发现了难以处置、处置完难以问责的三大尴尬。   无人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法规跟不上形势   法国《费加罗报》报道说,无人机可以分三类,军事用途、专业用途和普通用途。第一种由军方管理,当局给予特许飞行。第二类用于农业、地理发现、影片拍摄等,也需要相应的许可。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三类上。   台行政院发言人孙立群23日表示,无人机监管是全世界都在追踪的议题,但全世界包括国际组织都没有定案。台行政院政务委员叶欣诚当天召集相关单位开项目会议,讨论如何预防空中危机。叶欣诚表示,无人机虽有其便利性,但也要考虑社会安全与隐私问题,此事必须拉高到国土安全层次思考。   因担心恐怖主义袭击,印度将出台无人机使用规定提上议程。据《印度时报》23日报道,几周前,印度内政部、空军、议会、民用航空局和执法部门官员举行高级别会议,讨论对无人机民用的使用规定以及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一名与会官员表示,印度民用航空局去年出台指导意见,规定在无人机管理机构成立前,禁止使用民用无人机,但这项规定落实效果不佳。   德国《焦点》周刊认为,民间使用无人机的趋势将不可阻挡,但欧洲需要统一的法规,就像汽车等其他工具一样,需要规范。22日,英国民航局发布一套无人机安全管理规范。根据这套无人机法,普通用途的无人机只能在视线可及的距离内(大约500米)操作,飞行高度不可超过122米;载有摄像头的无人机不能在距离人、车辆或建筑物50米以内的地方飞行;在大规模人群集会场所,规范的安全距离是150米。欧洲航空安全署已经着手规划无人机的使用规范,以安全、隐私为基本原则,进行相关规范,并已送交欧盟执行委员会讨论,预计最快明年就能实施。欧洲航空安全署建议各国政府,可以考虑要求无人机上必须加装芯片或SIM卡等方式,确认无人机的所有权。   在无人机热潮席卷的中国,相关法规也在制定当中。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上海在今年之内可望推出上海市遥控航空模型飞行管理办法。未来依照规定,无人机买家可能会需要在购机时提供个人信息,以便追踪无人机使用;在公共区域操作遥控航空模型都要持证,非法操作可能被处以5至10天的行政拘留。报道说,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还推出遥控航空模型技术飞行员执照,以上海为首个试点城市。   法国《费加罗报》总结了各国对无人机监管的主要规范:无人机不得进入未经许可的私人领地、军事地点、敏感地点、禁止飞行区域;无人机飞行时必须留在操纵者的视线之内,而且操纵者不能处于移动状态;一般禁止在公园等可能侵犯个人隐私的地方使用,如果是对公共建筑、公共场所拍摄则必须事先申请许可。违反以上法律,可被判处监禁或者罚款。   无人机发展最大的问题,是法规跟不上形势。加拿大航空专家卡索斯23日对《环球时报》表示,由于无人机普及速度快,技术日新月异,现有航空法规已呈滞后状态。卡索斯说,无人机送货始于北美,亚马逊等公司已在美国和加拿大开始了这项业务。当然,也有不法分子将无人机用于作奸犯科,如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毒贩如今已开始用一次性无人机贩毒了。此外,无人机的白菜化也对正常的航空安全构成威胁。   无人机的时代已经到来?   无人机的时代已经到来。《华盛顿邮报》称,作为战争工具,无人机已经变得至关重要,50多个国家研发或者购买军用无人机,用于侦察和边境巡逻。民用无人机可以促进公共安全,比如执行搜索和救援任务,锁定失踪孩子的下落。日本集英社网站称,民用无人机是人工智能水平的最好体现,是一项为人类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划时代技术。这种无人机既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运输业、家政业和影视业,也可以用于汽车自动驾驶、航拍、核电站从事危险工作,它所产生的空中经济效应无法估量。有预测称,到2025年,仅美国无人机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将超过8万亿日元(1日元约合0.078元人民币)。   用无人机拍摄的影像是全方位的,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的视觉突破,比看3D电影还过瘾,客户满意度高。德国汉堡一家视频制作公司负责人托斯汀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公司每年要拍摄上百个广告、纪录片等视频,大多数涉及航拍。以前,每次租用直升机,就要花费1000多欧元。去年,公司购入一架由中国厂家生产的拍摄用无人机,总共才花了1000多欧元。不过,托斯汀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虑地让航拍无人机飞越邻居家的院子,如果无人机不幸拍摄到邻居正在晒裸体日光浴的画面,操控者可能触犯德国刑法。   巴黎居民让梅耶23日告诉《环球时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遭遇无人机偷拍和骚扰,对天空莫名出现的无人飞行器讨厌和不安。每次发现空中航拍机在我头上乱飞,我都会告诉操控者,小心成被告。《华盛顿邮报》称,不要让民用无人机把人们带入监视社会,每一个人都被跟踪、监视和审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无人机飞越房屋、农场和商业场所上空进行监视都侵犯了人们的隐私。日本Drone borg网站称,无人机的问世无疑对人类有诸多益处,但如果无人机被滥用,效果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