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建区70周年之际,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完成的桂林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通航。近日,该项目的金属屋面工程荣获2018年度建筑防水行业科学技术奖工程技术奖(金禹奖)金奖。 Tips 金禹奖是全国金属围护系统行业优秀工程项目大奖,旨在鼓励行业重视金属围护系统工程技术创新,提升设计能力、工程质量和工程管理水平,推动金属围护系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挑战 一座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的航站楼 桂林优美的山水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使这座占地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仅有五百多万人口的迷你城市享誉全球,被冠以国家对外开放重要的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性旅游航运枢纽、世界旅游组织推荐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永久举办地等众多荣誉头衔。 2012年,广西决定在现有机场的基础上,为这座古老的山水城市扩建一座能容纳85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的航站楼及其站坪和陆侧配套设施,以期为这座老牌旅游胜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这样一个特别的挑战,设计团队经历了严肃而深入的思辨过程,旨在给出一个得体且不负众望的设计方案。 绿色的机场 机场可持续发展规划、新老楼协同运行和适度开发 基于对现状场地、目标容量、跑道和陆侧等基本需求的深入研究,方案采用单一空侧、贯穿式陆侧及新楼与老楼平行式发展的格局。南端开放,保留下一期建设的灵活性,北端则与T1航站楼在空陆侧进行紧密便捷的衔接,为T1与T2航站楼的协同运行提供便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机场发展节省用地。 经济的机场 高效的建筑构型、旅客服务和精简的配套功能 桂林机场T2航站楼建筑面积10万平米,集中式主楼与两条直线型垂直指廊,提供了24-26个近机位接驳条件,通过集约、高效的设计策略,挑战了接驳效率的极限。 设计团队对T1航站楼与T2航站楼进行协同考虑,通过对新老航站楼功能的协调布置、空陆侧联系的便捷化处理等方式,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灵活的机位布局(组合机位)、灵便的国际国内登机门转换方式、充分的拓展空间,大大增强了机场的运行弹性。 紧凑的平面、简单的楼层设置、清晰的功能分区、简洁的旅客流线、多种措施并重的设计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机场功能的高效性。 人文的机场 形式审美与精神内涵 群峰倒映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是诗人对桂林山水的由衷赞美。新航站楼的建筑造型灵感正来自于桂林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曲面为山,流线为水,远观建筑宛若一座桂冠,连续起伏的建筑形态呼应了秀丽的桂林山水,使旅客抵离时获得一种美好的仪式感和归属感。 有趣的是,这种外部形态亦在建筑内部形成了高低连续变化的空间节奏,与进出港大厅、商业或中转连接区域、指廊候机区、到达通廊的空间序列相对应,形成了由主楼到指廊高至低的空间过度。 透过机场的玻璃幕墙,喀斯特地貌独特的山形景观映入眼帘,旅客在接近建筑、使用建筑的过程中完成了由外部到内部再到外部的感知转换,获得了一种全方位、沉浸式的感知体验,无意识地参与了一次特殊的艺术体验。 创新的机场 建筑结构一体化、系统化设计 桂林机场T2航站楼屋顶采用五个高度起伏的连续拱壳覆盖了主要的建筑空间,由多榀互相支撑的倾斜拱为骨架,顶部覆盖单层拱壳结构和屋面构造系统。 设计团队以建筑与结构一体化设计为目标,采用BIM设计的协同工作方法,实现了结构与屋面的高度协同。结构构架直接裸露在室内,为建筑打造了极具特色的室内风格。 巧妙的曲面控制与精细的构造设计,把天窗和天沟置于室外,实现无孔洞的连续坡屋面,大大提高了屋面防水的安全性。屋面创新地采用TPO卷材防水与阳极氧化铝单板集成的构造方案,提供高质量的防水解决方案和高还原度的建筑外观效果。 自2018年9月28日起,桂林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通航。桂林日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桂林机场T2航站楼对于桂林打造国际旅游胜地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能为桂林立体化大交通格局填补上一块关键性的拼图。它将跟随这座山水城市的发展步伐,以最美好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桂林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 建设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 建设规模:年旅客吞吐量850万人次国内航站楼及场前配套设施 建筑面积:约10万㎡ 机场级别:4F级民用国际机场 通航时间:2018年9月28日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四建筑设计院机场建筑研究中心 建筑方案设计:王晓群 田晶 门小牛 黄墨 王鑫宇 陈静雅 任广璨 胡霄雯 建筑:田晶 刘琮 黄墨 陈静雅 宋罕伟 结构:王国庆 陈清 陈林 赵胤 设备:金巍 李大玮 电气:杨明轲 康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