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梅州传来佳讯,民航局综合司批复同意,梅县长岗岌机场更名为梅州梅县机场。从梅县机场到梅州机场,看似不过是一字之差,其实是梅州民航乃至梅州发展变迁的缩影,标志着民航在深化改革、助推区域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全新而重要的一步!   忆往昔:机场建设载满梅州梦想   机场,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表和名片,也是城市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腾飞梦想。   四十年前的梅州,穷山恶水,山长水远,山区人民守着八山一水一分田,渴望发展,渴望走出山门。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雷响遍神州大地吹到了粤东北山区,勇立潮头的梅州前辈们多方争取,兴宁机场应运而生,揭开梅州民航的第一页。1979年2月17日,一辆装满民航设备的大卡车连夜从广州匆匆开往兴宁,车上十几个年轻人踌躇满志,他们即将面对的,不仅是梅州的一片天空,更是梅州人民飞出大山的夙夜梦想。十天后,一架从广州飞来的伊尔14型客机降落兴宁,广州-兴宁试航成功,3月1日,兴宁广州航线正式通航,梅州的空中桥梁正式架起来了,山城的天空之门正式被打开。   广州再见!梅县见,这是1987年8月31日,无线报务员蔡意在兴宁航站发出的最后一串他们才听得懂的莫尔斯电码。一夜转场,9月1日,当从广州飞往梅县的波音737飞机第一次降落梅县机场,标志着梅县机场正式建成通航,历史定格在这一画面:广大市民围着机场简易围界,远远地望着这个从天而降的庞然大物,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梅州民航开启蓬勃发展的时代:通航时,机场只开通了梅县至广州一条航线,采用波音737飞机飞行,票价为50元,每周4班,班班爆满。继广州航班航线之后,陆续开通了香港、深圳、厦门、珠海航线。高效便捷的航空与艰难的地面公路交通形成极大的反差,梅州机票通常一票难求,航班上座率高企。1994年,客流量创下通航以来第一个历史高峰,当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6.7万人次。   2004年,机场属地化改革,梅县机场隶属于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梅州民航开启全新篇章。彼时,随着地面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航空发展面临着地面交通带来的巨大挑战,旅客被逐步分流,2006年生产跌至最低谷,年旅客吞吐量不足2万人次。梅县机场人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探索一条符合梅县机场的差异化发展道路,2007年起,航空市场逐年升温。   2010年,随着百姓航空出行需求日益增长,机场生产经营不断发展,飞行区扩建工程排上日程。2012年9月20日,按年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飞机起降4860架次、货邮吞吐量450吨规模设计的飞行区扩建工程竣工正式投入使用。扩建后机场跑道延长到2400米、加宽至45米,飞行区等级由3C级上升为4C级,梅县机场具备了开通中远程航线的能力。2014年,为优化候机环境,省机场集团与梅州市政府共同出资对梅县机场航站楼进行全面装修改造,并加建一座1375平方米的商务候机楼。2017年,机场对飞行区道面实施更新改造,机坪C类机位增至6个,解决航班增长后C类机位不足的问题   可以说,每一次建设都是为梅州民航新一轮的发展积势蓄力,都承载着梅州山区走出围龙、走向世界的梦想。2018年,梅县机场旅客吞吐量51.3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从2012年至2018年的6年间,梅县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了10倍。   看今朝:机场发展充满梅州力量   遥看梅州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历史,经历过机场搬迁、机场改制、飞行区扩建、候机楼改造等一系列重大变革,期间,机场的发展经历过高峰,也曾在低谷徘徊。但梅县机场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挑战各种困难,这份决心和信心,源于梅州力量。   2012年10月10日,梅州市政府与省机场集团签订《促进梅州民航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梅州市政府设立航空发展专项资金补贴航线和机场运营,并逐年加大对机场的扶持力度。2013年,在广东省机场集团领导和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在调研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立足区域优势、主动作为,并确立了打造粤闽赣边区重要支线机场和通航基地的发展新战略。2014年,候机楼焕然一新。新装修的候机楼采用客家传统瓦片屋顶和现代结构相结合,展示了客家传统建筑的结构美,与楼顶的梅州两个大字相得益彰,曾经像个长途客运站的机场,而今成为旅客手机里最上镜的画面,是梅州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蓄势待发。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梅县机场按照省机场集团将冷机场做出温度、热度、知名度的发展要求,深耕主业,充分利用梅州文化之乡、华侨之乡的优势,转换思路,以航旅联盟为航线开拓策略,将机场打造成为梅州连接国内重要城市和华侨乡贤聚集地的主要空中桥梁。   或新开,或加密,或优化,目前,梅州执飞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中、珠海、大连、杭州、西安、长沙、海口等地的13条航线17个城市,相继引入了南方航空、首都航空、天津航空、北部湾航空、亚洲航空、华信航空、华夏航空等8家航空公司在机场运营。2018年,克服重重困难开通深圳航线,服务梅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今初步完成华南、华东、西北、中南、华北、东北、港台乃至东南亚的布局。随着航线网络覆盖面更广、热门城市航班密度加大,航线网络结构不断完善,机场的区域性辐射能力不断增强,不仅仅是本地市民航空出行的始发地,更是吸引了来自江西、福建等地的旅客到此出行。   此外,梅州机场口岸发展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在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梅州机场充分发挥侨乡优势,2013年起机场联合旅行社加大东南亚市场开发力度,先后开通梅州至台湾地区包机航线,梅州至印尼雅加达、泰国芭提雅及曼谷、柬埔寨暹粒的国际包机航线,2018年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顺利突破6.7万人次,是机场航空口岸自1989年开放以来出入境旅客吞吐量的历史新高,为世界客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架起了便捷高效的空中桥梁。   机场的建设和发展与梅州市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互促互进的格局。仅以梅州旅游为例,十二五期间,梅州市旅游总收入1035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10176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8.11%和27.86%;2018年我市旅游接待总人数4631.81万人次,同比增长11.13%,旅游总收入504.31亿元,同比增长13.28%。整体旅游总量呈持续攀升态势,旅游经济效益实现质的飞跃。   卯干劲:机场发展写满梅州故事   悠久历史孕育深厚历史文化。梅州机场,是一个具有客家文化基因的支线机场。   这基因,是客家人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曾有员工说:一日机场人,终身机场人。这是梅州民航人对事业的热爱,这热爱源于对家乡热土的深厚情怀。从1979年的开航至今,机场员工近乎都是梅州本地人为主。开航时,机场人17名员工挤在集办公、候机、住宿于一体的三合一候机厅,用坚韧开辟事业;最艰苦时,机场人办过菜篮子工程,自己种菜养猪做饭咬紧牙关过日子;发展困难期,机场人充分发扬了客家人硬打硬的坚韧不拔性格,同舟共济、携手共进。   这基因,是联系客家人情感纽带的乡土情怀。曾有位旅客说:站在梅县机场,你才知道什么是乡愁。这种感受,是旅客由内而外的感受,更是机场人文情怀的体现。   时间回到1989年11月28日,梅县-香港航线首航时,一位经香港飞回梅州家乡的台胞一下飞机就跪地大哭: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此后的10年间,梅州掀起回乡探亲高潮,香港航线几乎保持了100%的上座率。2012年底,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期间,机场开通台湾高雄-梅州的包机航线,两岸首次实现包机直航,停机坪上顿时盛开了一朵朵客家之花油桐花。此外,亲切的客家话广播、不定期的客家传统文艺演出,不时给旅客们带来惊喜,机场人用传统文化传递浓浓乡情。   2018年,机场打造客享飞服务品牌,提出飞客都,享客道的服务理念,进一步传承客家人热情好客的人文品质。今年5月,机场与联通签订5G创新应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智慧机场建设,着力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一直以来,梅县机场认真贯彻落实民航局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宗旨要求,以满足山区人民的美好出行为己任,积极建设人文机场,力求将机场打造成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具有客家特色人文机场。   展未来:机场发展充满梅州信心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2014年3月《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实施,梅州成为广东唯一全域纳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范围的地级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加快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2019年5月10日,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大埔召开。目前,梅州市委、市政府正举全市之力,抢抓国家促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两大政策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交通方面正举全市之力发展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拉近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随着梅州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梅州民航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与此同时,2017年,《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打造5+4骨干机场发展战略;2018年11月5日,民航局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关于推进广东民航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梅州机场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2019年,旅客吞吐量有望达到65万人次,2021年有望跻身百万级机场行列。   历经改制、更名,走过三十多年发展历程的梅州机场始终以立足自身、服务区域为己任,不断拓展符合市民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航线,已经成为梅州联通世界的空中桥梁,联系海内外华侨商人的心灵纽带,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下一步,梅州机场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按照省机场集团加强党建,争创一流的工作部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航线网络布局,提升服务品质,力争到2021年跻身百万级机场行列,到2025年成为一流支线机场,为梅州苏区老区振兴发展建设贡献民航力量。(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