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22日,旅客吴先生从厦门乘坐一架三叉戟飞机飞往上海,新启用的航站楼让他觉得很阔气。从此,厦门有了对外沟通的空中桥梁。从1982年1月破土动工,到1983年10月完成建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仅用22个月就正式通航。这是我国第一座由地方利用外资建设的机场,它的建设速度至今都是一个奇迹。奇迹的背后,是厦门机场建设者大胆闯勇敢试的气概。   △厦门机场历史图片   厦门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时,没有民用机场,交通十分不便。前往考察的投资商要去厦门,最快的办法就是先乘飞机到福州,再乘坐汽车走福厦公路。即使是在天气好、不堵车的情况下,也要花费七八个小时。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座机场。   △厦门机场1996年建成的3号航站楼   △厦门机场4号航站楼   在刚刚通航时,厦门机场仅拥有一座航站楼。旅客上下飞机时需要从候机楼坐车到飞机前。而今,经过3次改扩建,厦门机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83年建成初期仅有6300平方米的一座航站楼,发展成现今总面积23.7万平方米的T3、T4双楼运行;从通航之初仅有的5条国内航线,发展到如今拥有境内外航线177条,通航城市达121座;从1984年10.13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增长到如今突破2400万人次,厦门机场已从小航站逐步发展成为覆盖我国各主要城市,连接东南亚、东北亚,通达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大空港。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加快厦门新机场建设,支持厦门东南航运中心建设。厦门机场将肩负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