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革命和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发展,人工智能(以下称:AI)渗透到各行各业,影响着民众的消费趋势和就业市场。餐饮外卖、汽车维修、共享出行、预约上门服务、便利店、物流等行业在AI上的应用,已经改变了现代市场的经济格局。从全球形势来看,随着对大数据和AI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科技巨头公司谷歌、Facebook、亚马逊、微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和其他创业公司正在为AI的未来发展铺设大范围的电网,使机器学习扩散到整个经济体系中。而民航业作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领域,借助人工智能,会有哪些颠覆性的应用呢?   据多家行业内媒体报道,国内外机场在安全和安保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X光机图像自动分类、视频监控信息快速检索、人脸识别技术的自动核验设备、异常车辆排除、3D扫描技术行李安检等机场安全人工智能项目等。   据悉,截至2018年8月,研究院研发的民航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已累计示范应用于国内70个机场(全国共218个机场)的618条旅客安检通道,覆盖全国80%以上的大型重点机场(大型重点机场指的是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   据CBS报道,近期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正在推行一项新安检技术,并且已经在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美航航站楼的一个检查点推广使用。这项技术运用CT型3D便携式扫描仪代替老式的X射线扫描仪,可以透视旅客随身行李中的几乎所有物品,排查潜在威胁。另外,新加坡樟宜机场T4航站楼的旅客从进入机场到登机都可以完全自助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澳大利亚、美国以及迪拜等多个国际机场也有类似设备。   除了机场安检、人流监测、通关、登机等,支付、行李托运等事宜也都可以用人脸识别来完成。据报道,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正联合Scarabee航空集团推出一种新的行李处理系统,帮助乘客实现行李远程收集与检查。通过该系统,乘客可享受到行李上门提取服务。此外,新加坡机场还用人脸识别系统来寻找登机迟到的旅客,减少了因乘客掉队而造成的航班延误。   同时,选用AI学习方法,可预测到机场流量分布,使得航空公司可合理的安排运力、调整营销对策。通过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将机场、空管、航司等相关数据集成统一平台,并将数据进行共享,实现以机场为中心和各个运营方资源合理调配,帮助管制员监控飞机飞行状态和气象信息,在提高机场运行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管制员工作管理难度和强度。据了解,飞友科技公司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机场协同决策系统(简称A-CDM系统)采用飞机、车辆定位、视频分析等智能设备,提出一套智能化一站式解决方案,梳理出多个航班运行规律,实时根据数据改变策略,目前国内大部分机场包括昆明长水、贵阳龙洞堡、上海浦东、绵阳、珠海等国内机场在内的80余家国内外机场都已经开展航空数据方面的合作。   航空公司希望利用人工智能以此改善客户体验,提高旅客忠诚度,从而迎合航空市场需求。据报道,2015年国内东方航空和微软战略合作推出微软小冰,从人机交互对话的过程中获取旅客登机通知、预订餐食、通知接机等旅客偏好,提供精确的差异性服务。阿联酋航空于2016年7月推出了全球首款经济舱交互式洗漱包。通过与平台Blippar合作,为乘客打造专属的互动娱乐内容,包括提供机上运动和健康建议和小游戏等,为乘客打造一个更舒适、更放松的旅行体验。今年荷兰航空启动了WhatsApp Business Platform(商务平台),并推出了Google Home机器人,目的是用人工智能来管理社交媒体,而且,随着不断的系统升级,AI将更加智能化。   同时有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了获得更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对于民航业来说社会监控需要做到何种程度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如2017年中国开始实行《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要对非法收集、买卖用户数据的行为进行处罚。另外中国各大城市已在使用大量摄像机与传感器网络。监控网络把视频数据直接导入到负责管理交通、公安以及紧急服务的优化算法中。此外,专家认为,AI在民航领域的应用在出现硬件故障的应急预案和其各个相关机构管理AI权限控制的尺度需要进一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