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机场,这座草原上的航空港,自改革开放伊始迎来发展的第一股春风,四十华载无不叙写着艰苦奋斗、踏实宽厚的内蒙古民航人精神;从80年代初期的6个通航点,到2017年以行业增速的2倍突破千万旅客吞吐量,春华秋实无不编织着每一位内蒙古机场人初心不改的航空梦。   从两层砖瓦筒子楼跃升千万空港   上世纪70年代末,呼和浩特机场第三代候机楼   1997年建成的第四代候机楼   2007年建成的第五代候机楼   变迁中的航站楼   上世纪70年代,呼和浩特机场候机楼是与那个时代相符的两层砖瓦筒子楼,建筑面积为1117平方米。   1996年6月,呼和浩特机场第2次扩建工程动工,1997年7月竣工,扩建航站楼9979.27平方米,完成行李传送系统、保安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广播系统、航班显示系统等自动化工程。   2007年呼和浩特机场第五代航站楼建成投产,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这座2007年启用的航站楼见证了呼和浩特机场2012年突破500万人次,2016年突破800万人次,2017年突破1000万人次,标注了呼和浩特机场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0年话服务   上世纪80年代,呼和浩特机场第三代候机楼内,服务人员为旅客送上热水。   上世纪90年代,服务室工作人员进行服务礼仪培训。   2008年,呼和浩特机场贵宾室的礼宾员为奥运保障,进行礼仪培训。   旺季期间,呼和浩特机场推出吉雅志愿者服务。图为2015年吉雅志愿者协助旅客使用自助值机设备办理值机手续。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呼和浩特机场使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机坪除雪。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呼和浩特机场购入大型吹雪车,该车使用航空煤油,俗称热吹车。为了抵御北疆严寒,热吹车也戴上了保暖口罩。   2004年呼和浩特机场更新扫雪车,提高了大雪天气下机场的扫雪效率   2016年,呼和浩特机场购入最新的冷吹扫雪车,结束了昂贵的热吹雪时代,也实现了多车同时作业保障大雪天气不关闭机场。   标志线清扫车正在清扫机坪标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