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运行大数据的共享及应用,近一年来,四川航空公司在旅客乘机体验、航班正常性和整体运行效率方面都有了不小提升,民航运行大数据的运用促进了航企高质量发展。   2017年9月,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空管局、航空公司和机场等23家单位共同签订了《中国民航运行数据共享协议》(下称《协议》)。《协议》建立了民航运行数据共享平台(FDSS),实现了包括航班信息、机组信息、航空器追踪等在内的8大类别、152项数据单元的共享和交互。   四川航空公司是首批《协议》签署单位之一,严格执行《协议》,开展运行大数据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数据共享方面,川航通过公司各类运行数据集成主运行系统(IOPS),实时向民航运行数据共享平台(FDSS)推送公司航班信息、客货信息、机组信息、航空器信息及追踪监控动态等共计5大类、27项运行数据,并通过FDSS提取7大机场的机位信息、离港航班信息、到港航班信息、机场客货信息等4大类、70项运行数据,提取了公司每日运行的涉及46个机场、450个航班(占公司航班总量近80%)的CDM信息,提取航班计划动态、航班统计信息、机场统计信息等3大类、53项运行数据。   在数据应用方面,川航在航班CDM信息(FCDM)应用上自主研发建设了公司CDM信息显示查询平台,及时监控和掌握公司航班的CDM信息,提升了公司航班特别是非基地外站机场航班CDM信息的能力和效率,同时公司AOC也能够依据航班计算撤轮档(COBT)和计算起飞时间(CTOT),及时、有序的控制机组进、退场和上客时间,有效降低机组资源虚耗,改善旅客机上长时间等待的情况。在机场机位信息应用上,川航完成了成都机场机位信息的集成整合,能够将成都进出港航班的机位信息自动导入公司主运行系统(IOPS),减少人工监控及通报的环节与人为工作差错发生的概率,降低人员工作负荷,完善通过ACARS系统向空中机组自动发送机位信息的功能,减少空地通话的频率和次数,在降低机组工作负荷的同时,避免在飞行关键阶段对机组的通讯干扰。在航班统计信息应用上,通过对航班统计信息的分析与评估,川航能够及时发现和掌握航班正常保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予以改进和解决,如深度延误航班、关舱门后长时间等待航班的管控与处置,以及应对航班地面滑行时间的变化,有重点的优化和调整航班计划航段时间等,为持续改进和提升航班正常品质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川航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川航将加强机场机位信息应用,将目前公司成都总部机位信息应用的模式,扩展至公司其他分公司和运行基地;推进机场各机型空余机位信息的应用,特别是在实际运行中实施返航、备降航班处置与保障工作中的应用,提升公司对空中不正常航班安全保障的效能;推动机场离港航班信息的应用,结合公司地面保障系统的建设,将航班地面保障各环节的数据加以集成整合,提高公司对非基地外站机场地面保障质量的监控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加强公司代理质量的监管,提升公司航班正常保障的整体水平;强化机场客货信息应用,通过对机场客货流量情况及季节性变化规律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调整航线网络、运力投放及航班计划编排,进而促进公司收益品质的提升。   川航还表示,希望《协议》能进一步扩大运行数据共享的范围,逐步实现全国所有空管、机场及航空公司运行数据的共享;针对当前外部运行环境复杂及空域资源紧张的客观情况,尽快实现国内航班CDM信息全覆盖,进一步提升CDM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加强航班统计信息、机场统计信息的应用,依据航线、机场实际运行及保障情况,进一步细化和调整机场计划过站时间、航线计划航段时间的标准,为各航空公司科学、合理编排航班计划提供更好数据支持。   据了解,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近期将向行业征求《民航运行信息管理指导意见》和《中国民航航班运行数据开放管理办法》的意见,将民航运行数据开放目录扩大至14类、188项,并抓紧对民航运行数据共享平台(FDSS)进行功能升级,促进各运行单位进一步提高数据开放质量,研发技术级别更高和服务能力更强的航班对象处理与服务系统(FOPAS),以进一步提升民航运行大数据共享和应用效率,为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