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扩容增至12个,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成为新秀,向蓝天要机遇的热情再次如夏火般被点燃,显现燎原之势。 在激烈的竞逐中,各地皆希望乘一带一路建设之东风,打造空中出海口,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动力源,进而撬动地区新增长,重塑经济地理格局,这一美好愿景,如何实现?借临空经济腾飞之势,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又将走出一条什么样的新路径? 观天象 本报记者 王彩娜 忽而入夏,临空经济示范区热度再升。抬头向上,探寻海阔天空,成了各地的一致选择。 4月底,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至此,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扩容至12个。而后不足月余,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贵阳临空经济示范区、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迎来周岁生日,抛出诸多政策礼包。进入6月,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新老成员皆提速发展,比如重庆引入17个航空关联项目。 下一获批者是谁?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下一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省区市中,东北板块获批是大概率事件,西北地区目前仅有一个,未来有希望再新增一个席位。 从目前已获批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板块占6个席位,中西部板块占6个席位,唯独东北板块迟迟没有入围者。曹允春认为,如果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则有望打开东北地区开放新局面,为新一轮东北振兴再添重要抓手。 飞越山海,走向世界 对于临空经济已经初具规模的西安来说,此次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似乎是水到渠成。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186万人次,航空货邮量达到26万吨,跻身全球机场前50位。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已经聚集了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流运输等领域138家企业,初步形成了临空经济全产业链。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艾晨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设立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加快区域航空产业要素整合,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汇集了国内航空近四分之一的科研、生产力量向空港新城集聚,推进空港航空产业集群化发展。 根据批复,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加快构建国际航空枢纽,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典型示范,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已有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浙江,此次再获批成立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省份,开放型经济优势愈加明显。 国家发改委对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提出了五个着力建设要求,即着力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促成港产城融合发展;着力加快构建以临空经济指向性产业为核心,以航空贸易物流、临空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现代临空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除再添新秀外,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中的老队员大显身手,屡出新招。 近日,长沙集中公布了《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招商引资若干政策措施》《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招商引资若干政策和措施实施细则》等6项政策,从财税金融、土地供给、人才科技、产业投资、服务保障等多方面为项目提供支持,针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扶持。 正如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执行会长、复旦大学国际空港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王学东所言,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为湖南这一典型的内陆省份打造了空中出海口,成为内陆地区通过空港引领对外开放的典型案例。它的发展代表了空港经济的前景方向,将带动整个长沙快速迈向大枢纽,与其他空港一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切入全球产业价值链条,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曹允春认为,临空经济开放和高端的两大基因恰好契合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及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需要。借由机场的航线网络,一个地区可以联通国内外的工商业大城市,在信息、技术、资本等经济各类要素高效流动与循环的过程中,临空经济正成为中西部内陆地区跨域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动力模式。 国际先例诸多,曹允春以曼彻斯特空港城为例介绍说,近60年来,该区域发展缓慢,英国相关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其原因是区域发展脱离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了促进该区域发展,近年来,他们以曼彻斯特机场和曼彻斯特空港城为依托,推出北方经济引擎计划,这为中国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有飞越作径,山海不再为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指出,临空经济正逐步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新路径,将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竞合为策,催生新的增长极 长沙喊出的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口号,正是中西部地区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共同想法。 正因如此,临空经济示范区竞争在中部地区尤为激烈,六省竞逐之势早已拉开。 作为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郑州发展临空经济雄心勃勃,《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建成大都市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建成进出口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现代化航空都市。 与郑州相比,临空产业起步较晚的武汉也不甘示弱,《关于加快推进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30年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全国第四大临空经济区。 去年获批的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正蓄势打造中国的亚特兰大。 后有追兵渐近,南昌临空经济区、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等强劲对手持续发力。 《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中明确,未来,南昌将建成国内大型客运航空枢纽和中部国际货运航空枢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临空产业体系,临空经济区基本成形。 今年合肥地方两会期间,合肥市政协委员曾透露,今年将准备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意在对接全球。此次虽未获批,但合肥发展临空经济的脚步并没有停下。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对于均以制造业见长的中部省份来说,其临空经济区的战略定位表述多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内陆地区开放重要门户中部国际货运航空枢纽等,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地重叠,在产业同质化竞争中创新乏力。 王学东分析称,这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呈网格状分布,个个都是重量级。只有自身保持强劲发展,才有可能把周边的资源要素吸引过来。反之,自有资源优势被人吸走,就会造成虹吸效应。 临空经济是高端生产要素的聚集地,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引发一些重复建设、盲目竞争,因此,各地临空经济发展应结合本地产业、经济现状,找准定位,布局有独特优势特色的产业,走差异化竞合之路。曹允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直言,对于新生业态临空经济来说,竞合发展并不容易。 曹允春建议,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应加强顶层设计,平衡企业和地区政府的不同诉求,从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入手,提升全球资源配置服务和能力。 他以西安为例分析说,港,即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打造以机场为核心的无缝对接综合交通枢纽;产则是产业,以临空偏好型龙头企业为引领,构建特色临空产业体系;城是城市,将一流的教育、医疗资源向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集中,引入大型商贸服务业,为吸引人才聚集提供支撑。 临空经济带来的各要素流动,将带来更综合、更强大、更多的经济增长点。王学东强调,居于核心地位的航空枢纽,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生活居住、信息交流的核心节点,成为带动城市的增长极。 在各地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新的增长极成了标配,而这也恰恰是驱动各个城市争先恐后上马背后的多巴胺。 艾晨表示,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设立将推动陕西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从而加快陕西对外开放高地建设;进一步吸引临空指向型高端要素聚集,推动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和临空型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助力西咸新区加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和大西安万亿级经济中心建设。 在曹允春看来,临空经济区必将引领和撬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甚至是地方转型升级,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竞争领域。比如,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就是正好抓住了产业梯度转移的时机,通过给富士康做配套,带动了诸多智能手机品牌向郑州航空区集聚,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手机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