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上周日,一架由东京飞往新西兰奥克兰机场的飞机,在降落时突然遭遇无人机。当时,这架777上共载有278名乘客,而无人机和飞机最接近时仅有五米。   飞行员称,这架无人机飞的太过接近以至于不得不担心其会被吸进飞机引擎。虽然飞机平安落地,但事件仍令人后怕。   目前,当地执法机关已经开始调查,新西兰航空也呼吁对无人机操作员判刑。      自从消费级无人机开始流行后,这种无人机威胁客机安全事情就屡见不鲜。不过大部分还是类似狼来了,最终都已平安收场。   从笔者这几年关注的航空新闻来说,各个感觉无人机接近飞机事件发生的频率还是处于上升的情况。其实就这起事件发生地所在的新西兰奥克兰机场,这也不是本月第一起类似事件了。   目前,各国机场并没有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一问题,一旦飞行员向空管报告出现类似情况,往往只能通过临时关闭机场进行排查。   此前国内也发生过类似事件,使用无人机航拍导致机场关闭,而肇事者也以被拘留以及罚款的方式付出了代价。      很多人都将无人机的危害比作飞机撞鸟。但其实,从笔者个人角度看其危害程度应该还在鸟之上。   大部分消费级体积并不算小,且速度也不低,可以说灵活性超过很多大鸟。此外这些无人机也不轻,而且还有容量较大的锂电池作为配合使用。不说冲击力,只说一旦被发动机吸进,锂电池爆炸可能带来的危害就大于一只鸟被吸入。   目前,各国政府在解决无人机黑飞这一问题上一般都以划归禁飞区、无人机厂商配合设立电子围栏等方法来减少无人机的威胁。但客观来讲,这些方法还是极度的依赖飞手的自觉,并不能完全避免事件的发生。   据笔者了解,有小部分飞手曾通过刷机或物理手段屏蔽电子围栏。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可以在无视法规和无人机制造商的警告下,继续在禁飞区继续使用无人机。   虽然说,上述的飞手使用无人机的地方不一定与航线冲突,但我们同样可以将这种方法类比到机场上。甚至不客气的说,是不是恐怖分子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操纵无人机。以后连劫持飞机都不用了,直接就可以用无人机撞下来。      所以说,用所谓的法律法规来禁止这些不守规矩人来说还是不够。   其实中国对无人机黑飞的打击力度并不算小,各地都在中心城区和机场周边设立了禁飞区域。而且相关法规也一直在补全,根据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机场附近黑飞将被处以2万元起10万元止的罚款。另外《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有针对无人机黑飞人员进行拘留处理的依据。而如果施放的飞行器影响到了航班安全或者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最高量刑可到死刑。   不过,如果单看最高量刑的死刑,其前提为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这一点在笔者看来还难以接受,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单修改处罚法规依旧不够,或许还是要用技术手段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目前看来规避黑飞并没有太好的方法,除了用专门争对无人机的攻击武器外,还有就是强制性的避障系统了。民航业也有类似的空中防撞系统,但这是通过数百人的生命才换来的血的教训,在无人机上,笔者不希望再重走这条道路。   但是,如果不尽早解决这条道路,或许,下一次就不是狼来了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