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常在上海搭飞机,最近可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飞机不怎么晚点了。今天,我们在浦东机场随机采访了一些旅客,普遍的反映就是,与以往延误是常态相比,上海虹桥和浦东机场现在的新常态是不延误:幸福来得太突然!   要知道,在2016年度的机场榜单中,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分别以52.4%和57.2%的准点率,位列全国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三。两大机场全年起飞平均延误时长均为48分钟。这一结果,倒逼两大机场开始内部挖潜,向精细化管理要时间。   上午,虹桥机场塔台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在一排管制员后面坐着年轻的胡翔,他的岗位是华东空管局去年特别增设的流量管理席位,专门负责对航班进行自主放行。一旦管制员把航班已经准备好的信息告诉他,胡翔就可以更改航班的起飞时间。而在以前,想要做这个动作并不简单。虹桥塔台主任俞磊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以前如果要做这样的调整需要给相关的流量部门打电话,相互之间牵涉多个部门的协调,不像现在这么机动和灵活。现在一旦前面飞机空出了一个有效的间隔,我们这样的席位就可以有效地把它利用起来,把跑道的利用率利用到最足。   目前,虹桥机场已经有70%的航班可以通过塔台灵活放飞,加快节奏。航班运行的间隔也在不断缩小,有效提高了机场航班的小时容量。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虹桥机场进港航班连续落地的间隔正在不断缩小。以前规定要求10公里,现在可以让你放到8公里,或者6公里。如此一来,我们现在高峰时段每小时航班起架降次已经从以往的52个左右增加到了55甚至是56个架次。   华东地区空域面积占全国十分之一,却管理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航班量,空中交通异常繁忙。作为全国机场密度最大的区域,航班正常率的提升离不开军方的支持。去年11月,在东部战区空军的大力支持下,华东空域开始启用12条临时航线和10个等待空域,军方不用时常态性开放,军方用时阶段性开放,军方用完,马上开放。在华东空管局空管中心管制大厅的显示屏上,这些像跑道形状的等待空域就分布在离机场不远的航路附近。   这些等待空域到底有什么用处?华东空管局空管中心流量管理室党委书记孙轶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虹桥或浦东如果说突发一个大雾的天气,没有等待区的话,空中的航班很可能就不得不选择备降或者返航,而如果空中有一定等待的空域,在油量充足、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部分航班就可以在这些等待区域尽可能地去等待天气的好转。一旦天气好转,我们可以迅速指挥在空域中盘旋等待的飞机,尽快恢复原先的航路,到目的地机场去落地,这样减少返航和备降,就能够确保后续离港航班的正常率能够提高。   针对不正常天气这样影响航班正常率的重要因素,华东空管局还在全国率先启用了预战术流量管理。当预报未来有恶劣天气时,空管中心会根据以往数据积累,最晚提前一天,将一些肯定走不了的航班进行合并削减,确保保留下来的航班能准点起飞。像上个月,上海受暴雪影响最厉害的一天,虹桥机场的航班放行正常率超过83%,就得益于这一管理方式。   此外,航空公司也建立了监控平台,向每个节点要提前量,尽量确保每班航班能提前五分钟关舱门。东航运行控制中心副总经理戴维东今天就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去年下半年以来,他们优化航班结构和衔接时间,对航班运行过程中的30个保障节点都密切监控,落实到人。每个节点都有考核指标,都实行数据量化管理。加油的时间,配餐的时间,机务放行的时间,包括签派对天气,对机组讲解、资料送达的时间,每个环节如果都抓个30秒、10秒钟,我整个公司的效率就能提高。   随着管理方式的创新,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两大机场的航班准点率逐月走高,到去年12月,虹桥机场航班正常率已达到94.83%,跃居全国首位,浦东机场也从连续垫底,爬升至了全国第1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