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下旬,中国民航大踏步进入航空WiFi时代。在Ku频段卫星模式等技术的驱动下,航空WiFi网速正在向4G看齐,沉淀数据总量将飞速增长。东航、海航等先行者,已经开始航空WiFi数据的挖掘,转变商业模式,开创新蓝海。数据的流通融合,则有助于其价值最大化。 中国民航进入航空WiFi时代 2018年1月,中国民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踏步跨进航空WiFi时代,为其大数据转型埋下伏笔。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16日发布即日事实的《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东航和海航旋即在17日公告称已制定完成落实细则,海航17日晚HU7781航班更是完成了航空WiFi第一飞。截至21日,国内13家航空公司公布空中开机时间。 自解禁以来,80%的航空公司加入了航空WiFi的行列,这一数字仍以惊人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只有3%的飞机具备WiFi上网能力,预计到2021年,中国WiFi上网机队规模有望接近50%。与此同时,全国航空出行人数稳步增长,仅2017年全国的航空旅客运输量超过5.52亿人次,同比增长达到13%。随着航空WiFi的开启,亿万国民将创造海量WiFi数据。 技术驱动航空WiFi数据增长 受技术限制,当前单架飞机的航空WiFi理论速率最大可达10Mbps,相当于3G时代的网速,发微信、刷网页、发邮件等基本通信需求能够被满足,但是无法通畅地在线看电影、购物甚至视频通话。在试行期间,航空公司逐步淘汰了无法跨洋、频率一直未开放的地对空(ATG)模式的解决方案,选择了建网周期短、覆盖范围广的卫星模式,技术仍然有待升级。 具体而言,国内航空WiFi主流是传统Ku频段卫星模式,水龙头太小,网速不高。而新兴的Ka频段,能够提供10倍于Ku频段的宽带,成本却是传统Ku频段的1/100、高通量Ku频段的1/10,故而有无Ka,不Wi-Fi一说。中国电信卫星公司正加快推进Ka频段高通量卫星建网,有望在2018年下半年启动国内航线试验,届时航空WiFi将向4G看齐。 在技术的驱动下,空中乘客通过航空WiFi看电影、打游戏均不成问题,并在这些数字活动中创造海量航空WiFi数据,直接改变航空公司只拥有单一维度航空出行数据的局面,为其深入挖掘、创造新蓝海提供了数据资产基础。对此,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李晓津认为,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沉淀的海量数据可以为航空公司所用,帮助其做强主业,做大辅业。 深挖航空WiFi数据已成新蓝海 值得关注的是,使用东航WiFi,需要打开东航官网,登录互联网,输入座位号和身份证末4位。换言之,国内航空WiFi数据与空中乘客一一对应,含金量极高。深入挖掘航空WiFi数据,有助于航空公司为乘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而清洗脱敏之后,通过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等第三方平台流通融合则有助于其价值最大化,支撑相关领域大数据创新应用。 事实上,国内航空公司在试点航空WiFi时,已经展开了相应的探索。先行试点的东航,已同十几家厂商合作,自主开发了电商平台,植入了广告,并产生了收入。海航也在和运营服务商喜乐航探讨商业模式,着力赋予海航App更多商业功能。航美传媒已经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首批会员中国联通合资成立了联通航美,航空WiFi数据势必成为其未来开发重点。 以迈进航空WiFi时代、深入挖掘航空WiFi数据钻石矿为契机,国内航空公司正在从以出售机票为中心的传统商业模式,朝着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全新商业模式转型,创造新的增长点。2017年11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联合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发布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航空WiFi服务有望为航空公司带来300亿美元的辅助收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