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我国唯一以航空港经济为引领的实验区,并获得国家战略平台优势。获批近5年来,腾飞的郑州航空港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郑州卢森堡这条横贯中欧的空中丝绸之路也变得愈加繁忙。如何高质量推进郑州航空港建设?连日来,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就这一话题展开热议。 省人大代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马健介绍,2017年,郑州航空港成绩喜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加速推进,航空港已成为中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门户;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24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3万吨,跃居中部地区双第一;新郑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总值3374.5亿元,排名全国综保区第一名。 马健表示,今年是郑州航空港由五年成规模迈向十年立新城的转折之年,能否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对港区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今年,郑州航空港将加快推进河南供给体系质量先行区和国际化航空枢纽物流中心建设,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航空港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高地、创业高地和人才高地。 目前,全国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规划区已经有200多个,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就进一步提升郑州航空港产业竞争力,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东建议,要坚持大枢纽带动大物流,打造网络通达、衔接高效、费用低廉、方式多样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物流枢纽功能,依托郑州机场贯通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突出重点国家和区域,优化进出口货品结构,培育航空物流中心和新的增长点。 李卫东介绍,据统计,郑州机场的货物种类已发展到冷链、快件、电商等23大类,货源集疏范围由河南本地及周边地区拓展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西南等全国大部分区域,年卡车航班量达3万余班,常驻郑州机场的物流公司30余家,通达点遍布全国70余座大中城市,市场影响力得到全面加强。 大产业是航空经济发展的核心。省政协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长李勇认为,目前郑州航空港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建立富有竞争力的高端产业体系。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激活航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需要不断创新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补齐人才短板。航空港的人才需求主要包括航空类人才、航空偏好型产业类人才、航空服务业类人才、航空规划与管理类人才、航空类创新创业人才等五大类。要将郑州打造成世界级的航空大都市,必须有世界级的人才体系作支撑。 李勇说,郑州航院作为河南唯一的航空类院校,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和河南省共建高校,担当着为河南培养引育航空类人才的历史使命。当前,学校正积极加强与世界航空名校、国内外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的合作,搭建高端平台,针对航空港核心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培养航空客货运输、航空制造与维修、航空物流等产业技术及管理专门人才,为实验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决策咨询、信息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