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的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阿里云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业优化、辅助医疗、环境治理、航空调度等全局能力为一体的ET大脑,宣布全面布局产业AI。 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ET航空大脑能够用运筹优化、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分配停机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成为了ET航空大脑的首个落地方,它可以在50秒内刷新首都机场1700架次航班的停机位安排,提高航班中转效率,从而降低延误率。 这一人工智能系统,瞄准的正是中国越来越繁忙的各大机场。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数据,2016年,全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有218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全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亿人次,同比增长11.1%;完成货邮吞吐量1510.4万吨,同比增长7.2%;完成飞机起降923.8万架次,同比增长7.9%。所有境内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高达28个。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26.2%。 这一数据在2017年得到了更快的增长。截至目前,全国境内机场的千万级俱乐部成员已增加到32个,相较去年增加了4个。中国的各大机场变的愈加繁忙与拥挤,如何通过新技术提高机场效率、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了各大机场面临的首要问题。 作为连接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中国机场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十三五期间,民航将建设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世界级机场群。而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人工智能成为了打造智慧机场的必然选择。 其实早在2015年,阿里和腾讯就曾宣布和上海机场合作打造智慧机场。今年4月,阿里还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智慧机场。但这些合作还停留在打通线上线下的层面。 随着近几年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逐渐扩展至智慧机场建设中。以BAT(百度、阿里和腾讯)和华为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入场,依托自身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优势,联合民航共同推进智慧机场的建设推进。 我国机场行业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民用航空十三五发展规划,未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进行机场的建设,据规划中显示未来将有包括新建、续建以及改扩建等234个机场形成。随着我国机场数量的增加,以及千万级机场的增多,智慧机场行业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有预测认为,届时我国智慧机场的行业规模极有可能攀升至千亿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