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空经济区规划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娄花 去过新加坡的人或许会被机场完美的设施和环境所吸引,而青岛新机场的建设以及临空经济发展,也会给青岛市民、整座城市带来很大的影响。10月11日,市机场办副主任刘凯在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青岛市正在围绕新机场谋划打造临空经济发展的青岛模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创新模式,市民又能享受到新机场什么样的国际化服务?半岛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为您一一揭晓。 ■路线图 2021年新机场全面运营 青岛精心描绘临空经济发展蓝图,研究制定临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作推进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刘凯介绍,围绕面向国际的航空枢纽和东北亚航空都会发展目标,实施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计划到2021年,胶东国际机场全面运营,面向日韩地区的门户机场地位凸显,临空经济区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形成航空物流、公务机、航空维修与临空制造等重点产业链,临空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第二步,到2026年,打造东北亚航空枢纽,构建完整的大航空产业体系,建成智慧人文、绿色生态的中国精益航城,临空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 第三步,到2030年,建成面向国际的航空枢纽,临空经济区发展成为国家航空产业创新区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航空都会,临空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新模式 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 青岛探索创新临空经济发展模式,以港―产―城三位一体、互动互促为发展理念,全域临空,非空莫入,充分借鉴国内外航空港和空港城先进经验,开创体验佳、效率高、政策新、产业优、配套全的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临空经济发展青岛模式。 刘凯具体解释称,体验佳,是指从登机、到达、中转、购物、安全和出入境等全流程提升机场服务水平,提供最佳商旅体验,跻身SKYTRAX全球最佳机场排名前十。 效率高,是指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零距离换乘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客货集疏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2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 政策新,是指实施航权、口岸、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一系列政策先行先试,打造制度创新高地。 产业优,是指坚持非空莫入准入底线,打造汇集航空科研、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和航空偏好型产业为主的千亿级航空产业链。 配套全,是指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理念,按照十三通一平(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燃气、电力、热力、通讯、有线电视、宽带和土地平整)标准建设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布局高品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优布局 打造6+N航空产业创新区 为新模式作支撑的是科学规划港―产―城空间布局,刘凯介绍,以产业为支撑和纽带,促进空港和临空经济区两大圈层实现良性互动。航空港核心圈层着力构筑五港融合,充分释放航站楼与跑道价值,建设基地航空+航线网络的航空枢纽港、货运先行+业态创新的航空物流港、共享+服务的航空数据港、维修+改装的航空维保港、便捷出行+多元空间的航空商旅港。 而临空经济区圈层紧紧围绕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特性,搭建以航空研发、临空科技、会展商务等为核心的大航空产业体系,形成6+N国家航空产业创新区,实现多区联动。6为六大临空经济功能区,包括空港中央活力区、临空科技大走廊、青岛航空航天谷、保税商贸创新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和平度航空先行区;N为若干个临空产业单元。 ■精招商 构建三四四产业发展集群 筑巢引凤,高端定位实施精准招商,刘凯介绍,坚持非空莫入,高标准制定实施产业和项目遴选综合评价办法,着力发展航空运输保障、物流、公务机等三大航空服务业,航空航天研发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四大临空先进制造业,国际金融、商贸、医疗、会展等四大临空现代服务业,构建三四四临空产业发展集群,培育新的千亿级航空产业链。 结合产业企业和地缘市场两个维度,锁定招商七张清单三张地图和若干产业布局图表,编制定向招商手册,明确跑道圈层与临空圈层空间落位指引,按图索骥实施产业链定向精准招商。结合临空产业发展逻辑、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发展节奏安排,制定近期重点项目招商计划和工作台账,围绕基地航空、航空货运、航空维修、保税物流、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展开招商活动。 ■强保障 研究制定临空产业扶持政策 青岛建立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围绕航权和时刻、自贸区、综保区、公务机、融资租赁、口岸等重大事项和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军方、民航、海关、检验检疫等给予更大支持。刘凯介绍,完善航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国际中转枢纽建设、洲际航线和全货机引进等方面支持力度。按照一业一策要求,从强化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研究制定航空物流、电子商务、高端制造、特色金融等重点临空产业扶持政策。 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围绕速度更快、形象更佳、价值更高等航空产业特色,打造精英人才向往的高地、高端要素聚集的宝地。对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和时限压缩,采用新型电子化审批手段,实现线上预审预约、现场一次性办结。建立大数据信息服务中心,实现供应链上相关企业及政府间的信息共用、共享和无缝对接,促进区港联动、政企互动。加快推进口岸工作跨部门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开发使用电子口岸,不断提高大通关效率。结合临空产业特色,建立健全个性化考核机制,持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 ■对话 在谈招商项目80多家 2021年国际航线达40条 记者:青岛新机场如何打造对外联络渠道?如何打造面向国际的航空枢纽? 刘凯:我们现在定了一个目标,主要是通过发展国际航线来打造对外联络的渠道,计划是到2021年国际航线能达到40条,其中洲际航线15条,这是我们大的目标,也是打造对外联络的主渠道,同时我们想进一步加大力度,吸引一些基地的航空公司和他们合作,来加大航空资源的投入。 另外一方面,从我们机场本身来说积极打造软实力,通过提高服务、提高效率来提高竞争实力,通过几个方面的渠道进一步开拓对外联络的渠道,打造面向国际的航空枢纽。 记者: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一年有什么样的进展? 刘凯:去年10月份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联合批复临空经济示范区,作为国家第一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市里高度重视,从机场办的角度,我们负责统筹协调推进这项工作,目前整个临空经济区的总体规划已经有了。另外,围绕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开展了一些产业发展、产业招商方面的系列研究,目前形成了很多成果,从招商引资的成果来看,胶州核心区还有平度北区以及机场集团,都积极进行招商引资,目前已经在谈的项目达到了80多家,已经签约的和一些重点项目,已经有20多家,形势还是比较好的。 ■延伸 2019年市民将到新机场乘机 青岛为何要建设新机场、发展临空经济?刘凯解释,近年来,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在单跑道运行情况下,多措并举,深入挖潜,已开辟客货航线160条,其中国际航线22条;通达城市98个,其中国际城市16个,去年实现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2050.50万人次、23.07万吨,分别居全国第16位和第15位,面向国际的航空枢纽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本市的经济基础、发展潜力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为突破空域、时刻和跑道等资源对航空枢纽发展的制约,本市积极启动胶东新机场规划建设,目前总体进展顺利,航站区和综合交通GTC主体结构基本完成,飞行区和空管设施建设按计划推进,将于2019年转场运营。 围绕新机场建设契机,本市积极谋划发展壮大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首先航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颁布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制定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做强航空运输主业、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发展壮大航空工业、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等16条具体举措。 经各方积极争取和共同努力,去年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获得国家发改委、民航局联合批复,成为第一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将按照一核五区一带空间布局,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全面建成现代化生态智慧空港城。今年临空经济示范区又被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四大国家战略承载区之一,成为青岛参与经济全球化、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