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嘉兴市加快推进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大会举行,沪浙两地相关负责人、企业主、专家均参加,这场千人大会签下了30多个涉及园区平台、科技人才和惠民措施的合作协议。有趣的插曲是,不少嘉兴人说朋友圈被接轨上海刷屏,而发得最欢的竟然是房产中介从业者。当然,一场接轨大会的积极意义远不仅是刷屏凑热闹那么简单。 关于021区号和嘉兴机场的新消息 今年3月,浙江省批复嘉兴市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实际上,近二三十年来,嘉兴与上海的互动,尤其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产业融合上从未停止。数位长期关注嘉兴发展的专家和官员都曾告诉记者,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主要依靠市场,是各经济要素自然流动、用脚投票推动的。以老百姓都熟悉的农副产品举例,嘉兴某粽子品牌在上海市场占有率超70%,某鲜猪肉品牌占领上海三分之一的猪肉市场。 如今,公交卡互联互通、医疗教育和产业平台等方面的合作也已成为老生常谈。021的区号,或许是嘉兴加速接轨上海的新注脚。一家从上海搬到嘉兴平湖的机械公司,搬家之前老板一直担心号码变更影响业务,想不到60多部公司电话依旧以021打头。嘉善县、平湖市已实现021上海固定号码全覆盖,021还将在嘉兴全市推广。另外,中国联通公司也完成嘉兴网络与上海网络互通。 另外,一度传言要成为上海第三机场的嘉兴机场,这次也有准确的新消息加强嘉兴军民合用机场与上海机场集团合作被列入2017年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工作,意在把嘉兴机场打造成上海航空枢纽功能配套机场,力争年内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新建第二跑道方案已获原则同意。 不仅是借船出海,更要同船远航 嘉兴接轨上海,当下较为关键的谋划在于人才和科技的互融互补。很多年来,嘉兴既享受着地处沪杭之间、承接两头溢出的区位优势,也有着高端人才和科研资源被邻近大城市拉扯的烦恼。曾几何时,嘉兴市经信委做过调研,去上海、杭州等地读书的嘉兴户籍大学生,回家就业的比例不足一成。 近阶段,嘉兴人才新政频发力,不仅从上海引进人才,也把嘉兴干部派到上海挂职锻炼。数据表明,5年来,嘉兴累计引进上海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67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1名。人才流动带动科技创新合作,嘉兴各区县5年来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建了27个创新载体。当然,这并不完全意味着一场人才争夺战,嘉兴的着力点之一在于打造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前不久,在沪浙主要领导的见证下,杭州市、嘉兴市、松江区三地在沪签署了《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意在以途经上海、嘉兴、杭州的G60高速公路为纽带,跳出行政区划的边界,共享创新要素,把点连成线。 内部协同创新,对外广揽人才。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王涛说,他认为沪嘉杭三地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应该联合起来在吸附人才和创新资源上做增量,如此才能更好地根据地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连接全球创新要素,高效地进行资源匹配。 可以期待的是,嘉兴接轨上海最值得示范之处,便在于率先尝试解决区域协同创新中的难题,尤其在产业融合、政策环境和创新合作上取得新突破。这也许本就是接轨的题中之义,不仅是借船出海,更要同船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