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场目前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顺利实现这个过程,就需要全面提高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7月4日9时30分,由深圳飞往北京的ZH9101航班,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机坪管制中心管制员的指挥下准备起飞。这是当天正式揭牌运作的深圳机场机坪管制中心指挥的第一架飞机,由此标志着深圳机场航空器地面运行管制业务正式进入了试运行阶段。此次深圳机场航空器地面运行试运行将主要实现对机场东区货机坪内航空器推出、开车、滑行、拖行等全程管控,后续深圳机场还将按照民航局要求,结合扩建工程建设及机坪管制业务开展情况,最终实现对整个飞行区机坪运行管制的移交。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民航运输的快速发展,航班量不断增长,机场地面交通流量也越来越大,机坪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原来由空管塔台代行航空器机坪运行管理的模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为了落实民航局《关于推进航空器机坪运行管理移交机场管理机构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圳机场于2016年制定下发了《深圳机场航空器机坪运行管理移交实施方案》,并从人员培训、建章立制、设备配置、系统引接、场地改造、运行协议签订等多方面入手,进行了严谨细致的准备,为航空器机坪运行管制的顺利移交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218座民用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以平均11%的速度增长,全年共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0.16亿人次。客流量的持续增加也带来了机场吞吐量饱和、机场保障资源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航班量等问题。航空业务量的持续高速增长为航空运输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运行和管理压力,航班延误和机场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带来了经济、社会及环境等的多重负面影响。我国机场目前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顺利实现这个过程,就需要全面提高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民航在机场地面运行管理方面与航空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就其深层次原因,是近几年民航行业发展速度过快,而其配套基础建设难以适应行业飞速发展需要。如何在保障飞行安全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逐步成为我国空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机场地面交通运行优化是短期内缓解运行冲突、减小滑行成本、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无论在经济层面还是环境层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客观、科学和准确地评估机场空侧的运行容量是衡量机场场面运行效率和寻找扩容空间的有效方法。通过优化策略加速了场面运行,降低了关键点的冲突与延误,有效提升场面运行容量。 航空器机坪运行管制移交,主要是将航空器机坪运行指挥权由空管移交给机场机坪运行管理机构。这样既有利于我们优化航空器地面滑行路径,灵活分配机坪资源,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航空器拖曳管理。航空器机坪运行指挥权由空管系统移交给机场机坪运行管理机构,可带动停机位利用率提高、航班时刻增加、航班起降量增加、客流量增加,最大的获益者是机场,以及机场所在的地方政府。将机坪管理的主体变为机场,将使得投资回报主体清晰,可以真正调动责任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机坪管制移交,还可以逐渐建立起以机场为主导的地面运行管理体系,提升机场的话语权,进一步提高机场运行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