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首都机场净空保护区巡逻队员高金德在用测高仪观察机场附近一处工地的塔吊高度。新京报记者 郭超 摄   民航局近日公布了155个机场的障碍物限制面保护范围数据,旨在避免无人机闯入危害民航安全的区域。据了解,首都机场为了治理无人机乱飞,正在试用一种无人机信号捕捉设备,在禁飞区域升空的无人机信息将被飞行区安全管理部门掌握。   无人机升空即可捕捉到信号   近日,民航局公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6月1日起,无人机使用者和生产商开始实名制登记。无人机的信息形成二维码,必须粘贴在无人机上。   为了防范无人机等多种违规升空物,早在多年前,首都机场就建立了一支24小时巡逻净空保护区的队伍。   我们设想过,实名制登记后,让我们的巡查员可以检查无人机登记信息,加大管理力度。首都机场飞行区管理部净空管理主管杨嘉说。然而,机场净空巡逻员日常只能劝阻,经常遇到不配合的情况。   现在,在人防的基础上,首都机场正在寻求技术上的创新管理方式。   据了解,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前,首都机场引入了一种电子信号捕捉设备,以首都机场中跑道中间点为核心,覆盖周边重点位置。在这个范围内有无人机,我就能捕捉到它升空的信号。杨嘉说。   近日,首都机场在民航局公安局、首都机场公安分局的积极支持下布控了4个无人机监控点。效果很不错,能发现半径5公里范围之内的无人机,这也为公安部门及时处置提供了可能。首都机场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无人机禁飞区缩小呈糖果形   首都机场此前对外公布过净空保护区,覆盖面积约1057.6平方千米,约为五环路面积的1.5倍,涵盖北京市多个区。首都机场飞行区管理部将这1057.6平方千米分成200多个网格加以管理,再根据重点区域划分。   近日,民航局对外公布了155个民用机场净空保护范围数据,这些数据此前从来没有集中发布过,此次公开也是为了促进生产商注意净空防护区的飞行控制,促进电子围栏系统等类似技术的应用。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首都机场的障碍物限制面保护范围比之前公布的1057.6平方公里净空保护区要小很多,大致形状也从涵盖多个区的长方形变成糖果形状,也就是南北端呈扇形,东西方向呈椭圆形。杨嘉介绍,这个区域虽然小了,但范围更符合无人机对民航飞行危害的区域特点。   记者了解到,国家空管委正在牵头起草一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具体管理规定。该规定是国家层面对无人机管理的最高行政法规,其中有望将全国各机场的障碍物限制面保护范围纳入无人机管理数据库,建立无人机禁飞红线区。   24小时开车巡查 不到一年跑1.6万公里   首都机场净空巡视员高金德驾驶巡逻车向T3航站楼南边开,外面气温36℃,他没有开空调,而是半个身子都探出车窗。他笑着说:这么开车凉快、省电、还方便我们发现问题。   巡逻队的这辆电动车刚买不到一年,里程表已经显示16700公里。   人歇车不歇,巡逻队两人一组,全天24小时对机场净空范围巡查。放鸽子、放风筝、放烟花、盖楼超高,这都是给他们惹麻烦的事。最近两年,无人机这种新玩意又成了他们日常关注的危险。   去年,有飞行员报告首都机场净空范围有疑似无人机。巡逻队马上赶往预计目标位置,但到了地方没有发现可疑目标。高金德就和同事开车在周围看了半个多小时。   这种扑空的事情常见,但巡逻队只要接到报告就必须赶到现场。巡逻员小管说,即使没发现东西,也要回复。   在T3航站楼南边的工地外,高金德停下来查看工地塔吊高度。这个位置要求很高,所以我们每天都要来测。他举起测高仪找了几个点位分别测了下。合格,高度一直没变。   据介绍,从2016年至今,首都机场接到12起疑似无人机侵入净空区的报告。首都机场飞行区管理部净空管理主管杨嘉说,所幸都没有造成严重影响,他印象比较深的一起是飞行员报告飞机防碰撞系统报警,机组还调动乘客们帮忙,从舷窗向外瞭望寻找无人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