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喷气机时代的到来,以及依靠民航业的不懈努力,彻底颠覆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过去20年,得益于技术进步降低了运营商的成本,加之全球人均财富水平不断增长,乘机出行的人越来越多,全球旅客数量增长了一倍多。 机场方面,技术应用成为应对客流增长的利器。机场运营商需要不断寻找更具适用性的智能解决方案,国际航空电讯集团(SITA)在民航运输业一直扮演着技术先锋的角色,研发的许多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机场。 APP成为机场应用的关键技术 离境控制系统(DCS)为旅客提供值机、发放登机牌、称重和平衡计算等服务,属于最先在机场应用的技术之一。1980年,SITA推出了一个名为BaHaMaS(行李处理管理系统)的全球自动行李追踪服务。该系统得到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如今更名为WorldTracer,在全球超过2800家机场得以应用。 与这两个系统同期得到大力发展的还有通用系统,后者让航空公司可以在机场共享值机柜台与其它设施。1984年,SITA推出了共用终端设备(CUTE)系统。这套系统一直在随着机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升级。在洛杉矶举办奥运会期间,洛杉矶机场依靠这套系统解决了客流量激增的问题。 进入21世纪,由于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给民航业带来的巨大影响,降本增效成为机场推广新技术的最大推动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乘坐飞机的旅客数量减少,迫使IATA在2004年启动了简化商务计划,旨在使用技术来提高旅客出行便利性和降低机场运营成本,要包括使用电子客票、通用自助值机、二维条码登机牌、电子货运及射频识别技术。 这一计划的成功推行引发了行业的巨大变革。2008年,电子客票取代了纸质机票,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电子机票为后续技术的引入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自助值机服务和在线订票服务,也为机场将航站楼的更多空间挪作他用创造了可能。 近两年,APP已经成为机场应用的关键技术。随着这些APP的增加,使用个人设备进行值机、登机和寻路的旅客人数越来越多。 自助服务推动创新步伐 未来20年,旅客人数激增的解决之道不再以建设大规模机场为主,技术和智能设计将成为机场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一方面,机场和航空公司追求更高的效率,另一方面,旅客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体验,SITA兼顾这两个方面的考虑,为行业积极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如今旅客需要的不仅是尽量减少从机场高速到登机门所用时间,还希望能够降低办理值机、入境手续和通过安检时所承受的压力。他们越来越依赖移动电子设备,希望指尖轻轻一点,就能看到及时更新的航班动态、登机口位置以及包裹处理信息。同时,机场运营商正在寻找更智能,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想要以最经济的方式为旅客提供无缝式服务。 这些期望与需求正在改写机场的设计方式,也为未来机场的技术应用提供了设计蓝图。从建筑设计角度来看,未来,机场内部的障碍物会大幅减少,开放式设计让旅客没有柜台和门的阻碍,无缝式体验没有今天的具体接触点,旅客无需前往柜台或使用自助服务亭办理值机手续,也没有人在登机前用设备检查旅客物品。 2015年的机场IT趋势调查显示,移动设备作为受欢迎的平台,成为助力民航业者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的利器,能够让端对端的旅行更加顺畅。SITA与机场携手,在商业智能、近场通信、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领域投入力量,为现代化设施提供IT解决方案。 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决定了其在机场更具发展潜力。据调查,2018年之前,约80%的机场将使用信标技术为旅客提供指路服务,约74%的机场使用信标技术为旅客提供通知。届时,其中超过半数机场将在不同地点装上传感器,范围涵盖值机、行李托运、安检、停留以及登机处。 移动服务项目也在不断增加,91%的机场计划为旅客提供APP,为旅客能够更好地在机场活动提供便利。大部分机场的APP将为旅客提供实时提醒,诸如本地交通状况或航站楼排队时长之类的旅行相关资讯。 未来几年,创新将由人们对自助服务内容不断增长的需求所推动。今天,每5名旅客中,约有2名在到达机场前办理了值机手续。自助值机亭不再是新鲜事物,2014年,75%的机场安装了该设备,近一年时间,这一数字就上升至90%。为了大力推广自助值机亭使用,机场不断对其功能进行扩展升级。约有42%的机场的自助值机亭可以帮助旅客打印行李标签,缩短了人们办理托运手续所用的时间。 生物识别技术是发展潮流 SITA在为航空公司和机场引入全新的、涵盖整个旅程的自助服务解决方案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同时还为政府机构提供尖端的边境管理系统。每天,数以百计的航空公司使用 SITA的技术连接全球各国政府的身份管理和风险评估系统。SITA目前正与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和机场合作,将生物识别技术融入旅客行程,预计到2020年,全球机场将普遍采用旅客生物识别技术。 可以帮助旅客免签证入境的自动护照控制系统已经成为美国机场的常规服务项目。奥兰多国际机场现在使用带有面部识别技术的边境自动控制技术。该系统能够扫描个人资料信息,采集面部和指纹一类的生物信息,收集的数据会被用于旅客预检信息系统(APIS)中。在自助通关服务区,旅客透过机器进行护照扫描、拍照、按压指纹及回答搭乘航班等相关问题。 通过与SITA的合作,奥兰多国际机场排队等待时长多于15分钟的旅客人数降低了53%,这充满说明智能技术可以真正做到提升旅客体验。美国的机场为了减少等候时长想尽一切办法,SITA的技术项目正在一些大型机场有序铺开。 最近,澳大利亚政府计划实施机场安检过境改革,在国际机场中引入生物识别系统。目前,澳大利亚很多机场采用是智能门系统,这种系统会对你的身份证进行扫描,同时进行面部识别,无需工作人员。不过,这一技术已经在机场使用近十年,效率也不怎么高。 澳大利亚机场计划将采用一套生物识别系统来取代目前的智能门,通过识别多项生物信息比如面部、指纹以及虹膜等数据来核验身份。这些信息收集之后后,将自动匹配机场的大数据库。 澳大利亚边境安全政策机构负责人约翰科尼表示:首先,机场会设置一个很长的走廊来运送乘客。在人们前进的过程中,生物信息就会被周围的设备采集,不再需要旅客像现在这样在经过安检门或者智能门时一个一个的停下来接受护照核查。 澳洲当地政府表示希望在2020年以前,90%的旅客都能通过生物信息识别系统进行安检,无需人工干涉。 这项计划属于澳大利亚政府在 2015 年公布的无缝游客入境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五年时间内,他们将投入1亿美元来推进这个项目,按照项目负责人的说法,这一技术可能会颠覆整个入境体验。 他们计划在今年 7 月在首都堪培拉机场试行这一计划,接着再扩展到全国其他主要机场。他们采用的生物识别系统技术也并不新,虹膜识别、面部识别、指纹扫描技术早已在支付领域有过应用先例,但还是首次应用在机场安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