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民航局官网消息显示,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透露,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将分两个阶段实施,当前至2019年为调整结构阶段,2020年-2030年为全面升级阶段。而在这两步走计划中,三地机场亟需解决分工、乘客疏解以及空域资源等问题。   对于如何完成两步走计划,冯正霖强调,首先,合理定位各机场分工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关键。其次,要严控首都机场非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增量航班,逐步将首都机场航班中部分支线航班疏解到周边天津、石家庄等机场。再次,改善空域资源条件是促进京津冀民航协调发展的保证。然而,业内人士认为,民航业早已意识到上述三问题是京津冀协同亟待破题的关键点,可推动过程中却又困难重重。   公开资料显示,在京津冀机场群中,目前已有8座机场,其中北京有两座,分别是首都机场和南苑机场,天津有1座滨海机场,河北已经建成石家庄机场、张家口机场、唐山机场、邯郸机场、秦皇岛北戴河机场。此外,还在建设或有明确规划的机场有3座,包括北京新机场等。   但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机场客流始终存在北京吃不了、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的难题。此前,民航局已经提出未来京津冀区域机场航线航班网络将持续优化,增加和优化调整首都机场中远程国际航线航班、港澳台和国内重点干线航班,鼓励航空公司转移部分航班至天津、石家庄机场。同时,支持天津机场拓展国内中转航线、周边国际旅游航线、货运物流等特定市场,支持石家庄机场发展货运包机、航空快件、低成本航空等特定市场。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从首都国际机场的现状看,机场资源保障能力不足、航线航班结构不合理、中转旅客比例明显偏低是该机场建设大型国际枢纽机场面临的几大问题。另一方面,河北、天津机场的差异化定位尚不明显,对乘客的吸引力有限,要想尽快实现区域机场群协同发展还需要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