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近日出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民用机场的意见,将全面放开通用机场建设,对投资主体不作限制。有关专家10月31日对记者表示,预计十三五期间航空业务量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民用机场建设和运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这份意见,符合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国家批准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行业发展规划的运输机场项目将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减少国有或国有控股的运输机场数量;进一步放开运输机场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和服务保障企业的投资限制;放开民航中介服务市场,符合相应资质要求的国有、民营、外商投资、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其他投资经营主体,可单独或组成项目联合体全面参与民用机场咨询、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业务。   目前,中国民用机场建设资金主要通过政府出资和银行贷款解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财政和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放开民航机场建设和运营市场准入,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民用机场建设和运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探索民航运输与物流业、临空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共实施新建机场50个,迁建机场10个,改扩建机场94个,直接投资累计完成达2600亿元人民币,机场密度由十一五末的每十万平方公里1.8个增加到2.2个。按100公里服务半径计算,已覆盖了全国84.4%的人口、90.6%的经济总量和87.2%的地级市。其中旅客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的机场达9个,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达26个。   专家表示,尽管运输机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十三五时期,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国际互联互通、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消费结构升级,民航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都要求加大机场投入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民用机场建设和运营市场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