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忠粮 通讯员李士刚 报道:中美法三国六方合作创立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在民航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有多大?这个被投资方关心的问题,在9月22日举行的该中心成立20周年纪念会上有了答案。当美国驻成都总领事谷立言,法国驻成都总领事满碧滟女士,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校长关立欣,GE副总裁、GE航空集团及CFM国际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向伟明等人回顾历史的时候,人们从中领略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随着波音、空客等先进民航飞机涌入中国市场后,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航空发动机维修质量,成为中国民航安全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在中国民航局的倡导、推动下,1996年由美国GE公司、法国赛峰集团、CFM国际发动机公司与中国民航局、中国航材总公司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合作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科研,向民航从业人员传授世界先进发动机维修理论与技能。20年来,中心已为亚太地区培养了13000多名民航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力保障了中国和周边其它国家、地区的民航运行安全。   致辞中,人们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世界民航交流与发展的巨大成就、为中国航空公司的安全运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中国的民航安全和航空业的长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等语言,高度肯定了该中心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航安全做出的贡献。   关立欣说,20年来,在民航局、西南局、地方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三国六方的通力合作,为中国民航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成绩是发动机中心的巨大成就,是三国六方合作的巨大成就,是世界民航交流与发展的巨大成就。民航局人教司教育培训处处长赵洪海表示,该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与世界最高水平的机务维修培训同步,与世界前缘机务维修技术贴近,为推动世界民航科技的交流合作出了巨大贡献。   向伟明回忆起1985年第一台CFM56-3发动机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发展情况时说,经过31年的发展,CFM在大中华地区拥有的60多家用户,运营着3700多台CFM56发动机和1100多台待交付的发动机。正因为各用户单位对发动机的很好维护,我们才取得今天的业绩。CFM愿意与中方三家单位长久合作下去。   当中心创始人之一,赛峰集团高级副总裁柯坚回忆起1994年在中国组建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的选址情景时说,开始时,我们看了好几个点。但当我们第一次来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时,就很快意识到这里是我们需要的地方。作为一个培养飞行员的教育机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把安全保障,遵守纪律放在首位,这与发动机维修的要求是一致的。因为,航空安全既来自于驾驶舱,也同样来自于修理车间。   柯坚说,20年来,中心在为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民航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的同时,也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打造了一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专业技术队伍,这样的队伍即便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为数不多。   而谷立言和满碧滟,高度肯定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在民航科技交流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希望各方加强合作,一如继往地为航空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