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人的心态,该放放了。   航空原本就是个必然平民化的东西,只要不把它拿去和那些落后国家比较,自然能发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它的门槛是在逐渐降低的。从奢侈旅行到快捷出行,最终沦为后院的玩具,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很多为航空奋斗一生的老前辈,自然看不过去,这也是我所面对面接触的一些,做了一辈子固定翼,可眼看着,这飞机渐渐的在变成土豪等口袋实力逐渐增长的人们,手中的玩物,真是一把眼泪。正因为市场经济化下,只有放低自身价值,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让人乘飞机,与让人买飞机,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航空变成玩具,就是必然了。只能说幸好,中国有了通用航空这个低门槛的代名词,才能保证目前民用运输航空仅存的高大上光环。   可恰恰是这光环,坏事了。   目前民航圈,航空高大上的光环,无论是业内还是业外,都是被人普遍默认的。例如:拿着飞行员的头衔到处骗小姑娘,这飞行员三个字就是一种筹码。或是,对于一些航空新闻,各种五花八门的说法,不都恰恰都因为一些微博上加V的专家胡扯,导致流言蜚语叠加传播的吗,就像前阶段马航事件中,东方卫视那个连米制高度层和英尺高度层都分不清的教授。   当然了,可以说各界都会有这样的人,可别忘记,航空是一个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瞎说的行业,任何的错误表达或者错误概念,都会造成后续一系列错误。一个相当全面又厉害的专家,因为偶然的吹牛皮,夸大了某一件事,只要有一个人听了,必然会造成后续错误的信号。当叠加的信号多了,事情就朝着某个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了,当然,这个错误的信号,可能源自每一个业内人士的口中。   在一些事件发生时,只要错误的信号已存在过,就会被提出来当做辩论的资源,并且为了弥补个错误信号,就自我编纂了其他内容。参与辩论的人,也很少会去看书查实,或者寻找文献查询,根本没这氛围。逐渐的,大家偏离这误解越来越多。   航空媒体和其他媒体一样,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负贡献。航空媒体的不专业,对错误信号的传播也有很大的创造性。为什么是创造性呢,因为航空媒体的编辑,很多不看书,许多问题没法用专业的语言来解释,从而创造了很多新鲜的词汇。   下面请欣赏,航媒的创造力:   1、密封解压   前两个月的微博上,一起外航的应急下降事件,原文出处不贴,楞是说成了密封解压,敢问,密封解压是什么东西啊。当时我也没看懂,而且原文也不贴,只能通过分析啦,最后得出结论,原来说的是应急下降啊!   2、登高梯   有一篇微博,写的是一架737遇到地面交通事故,飞机受到撞击,撞击来源是登高梯,最后,我还是没明白,登高梯是什么,写的就是这么任性。   3、霸机   根据国务院航空安全保卫条例,这个叫强行登、占航空器,这种行为都是有专有词汇对应的,为了保证严谨性,从而采取的中性词汇。媒体们对于这个事情,一律使用霸机。这个霸字用的不错,听起来欺男霸女、欺行霸市,特别带有武林邪风,霸机的一定是胡搅蛮缠的人,词汇诛心啊。 程序严谨与处事严谨所有航空人的态度   程序严谨是说,严谨的航空人在工作本职方面的严谨,通用于航空的任何方面。航空就是一套程序学,无论是航空实际生产,还是航空产品本身,都是有一套非常严谨,并且在不断变革以优化并牢固确立流程的,这相当于一件死物。所以,现在重点越来越强调人的因素,人创造了程序、创造了漏洞。作为每一环节的人,也对这个漏洞或是程序运转,负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一条专指航空本身。   处事严谨是指实际生产作业中的活动。因为我经历过冲突,在知道实际问题的情况下,听过地面服务人员对于冲突的解释,说实话,我也觉得太胡扯了(可能他们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虚假的理由可能引起更大的冲突)。一方面是航空普及程度不到位,另一方面,作为旅客,根本没必要听无谓的解释(其中很多还是瞎掰的)。   严谨的航空人,构建了航空;而其他航空人,创造了另一个航空。   对于冲突,什么是重点呢?   对于旅客,不要扯其他的道理,其实就一句话:乘坐飞机,乘客必须100%信任机组与机组的言论,否则别乘飞机。同样的,如果觉得这出租车司机太不靠谱,一脸恶相,你会不会换一辆(这些都是乘客的交通工具而已)。对于冲突没有其他道理,不信任,帮你安排另一班。   排除了以上这句话,其他的解释和行为,都是心灵鸡汤。煲鸡汤本身没有错,但时间错了,这就是最大的错。   认栽了吧,每一个人都是侩子手啊。   航空的门槛随着经济的确是在降低,人人都坐得上飞机了。但是业内人士对于航空的光环,却是不肯放下的。平时不肯多交流,到了冲突时候,拿出煲鸡汤的手段,谁服你呢?我作为航空普及的志愿者有4年时间,看的不算多,也不算少。航空圈子里的人,大多只是把这个当成赚钱的工作,不是事业。没有骨架的高大上,终究只是表面,对于冲突,永远无法解决。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篇文章旨在为业内提供更多的思考,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