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骆岗机场航拍图。图/万家热线
2016年合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00亿元,迈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十强。而十年前的2006年时,合肥经济总量只有1073.86亿元,长期徘徊在全国省会城市第18位,中部6个省会城市倒数的境地。多年的实干苦干,合肥以14.91%的平均经济增速被外界称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在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指引下,确立了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的目标。在这一目标背景下,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创新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引入和培育高端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6年以来,党和国家做出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目的为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方法论。《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8号)的印发标志着中国经济即将进入一个属于通用航空的时代,加快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是党和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通用航空业是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通用航空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投资乘数效应大、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强等显著特征,是经济转型升级中应该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但是目前国内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通航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唯一没有开放发展的具有万亿市场规模的行业。
合肥目前处于实现追赶超越的黄金机遇期内,应当积极谋划,抢占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先机,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一方面通用航空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国际经验表明,60%的新技术源于航空工业,通用航空产业其技术转移比为1:16,这与合肥市建成全国重要科研教育基地的定位不谋而合。
另一方面通用航空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用航空飞机的辐射范围是在500公里左右,具有“小机型、小航线、小航程”的灵活特点。而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公里的范围,覆盖中国东中部地区最发达的7省1市、5亿人口,区域人口的聚集,必然会孕育通用航空运输的巨大市场,为合肥市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了先决条件。
最后很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航产业链条长、业务领域广,对于区域经济具有极强的带动效应,通常通航产业发展3-5年的情况下,投入产出比为1:10;发展10年的情况下,投入产出比为1:80。就业拉动力为1:12。能有效确保合肥经济稳定增长,快速构架现代产业体系。
不仅如此,合肥在发展通航航空产业上还具有以下优势和资源。
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确保了通用航空市场的充足。合肥周边500公里内的人口聚集程度,孕育通用航空服务的巨大消费市场。“大湖名城”使得合肥正在成为一座以“湖”为经济中心的大都市,合肥规划打造40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通用航空低空旅游航线充足,并与省内其他景区形成低空旅游航线网络。合肥处于亚热带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交汇处,气候条件复杂,灾害较多,通用航空飞行在探察灾情、运输伤病员和救援装备、疏散灾民、紧急抢修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地方政府对于抢险救灾实施的通航飞行同样存在较大需求。
二是现存的机场设施提供了通用航空发展的良好平台。当前大部分省份和地区发展通用航空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基础设施的不足,而机场从选址到建设完成少则2~3年,多则5~6年,且前期投入较大,审批流程复杂。原合肥骆岗机场在2013年转场以后并未进行商业开发,跑道、机坪和航站楼等设施保留完整。如果能作为通用机场使用,那将开了国内由运输机场转为通用机场使用的先河,便能快速抢占通航发展先机,短期可以满足多数通航飞行业务,长期可以开展公务机运行,作为合肥新桥机场的补充,能快速提升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另外骆岗机场处于老城区和城市新区的过渡地带,距离市区较近,毗邻高铁南站,是不可多得的优势,可以依托机场快速聚集通航上下游相关产业,建设国家级通航产业园。
有空间才能有发展的加速度,在全国第一的“合肥速度”背后,合肥经历了城市空间拓展、交通枢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平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等多个机遇期,当每一次新机遇到来时,合肥总是敏锐地抢抓先机,“先起步、睬准点、行动快”,实现了弯道超越。如今,“通用航空”时代已然到来,让我们期待合肥能否一如既往的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