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用航空 >

中国首架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诞生 民航局已认证

发布日期:2016-08-08 来源:未知 下载此文章

2016年7月25日,由上海虹桥临空园区内的企业玺飞通航(瑞士Aerolite AG 中国区代表)进行医疗构型改装的AW139直升机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许可。作为中国第一架中型双发级别的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此次获得适航认证许可标志着航空医疗救援产业在中国通航市场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首架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诞生 民航局已认证

中国首架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诞生 民航局已认证

2016年7月25日,由上海企业进行医疗构型改装的AW139直升机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许可。

何为航空医疗救援?

最近几年,有关航空医疗救援的新闻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引起了百姓们的关注,但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通航人士,都普遍对于航空医疗救援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空中救援,就是简单的在直升机或其它有关航空器里面装一副担架即可,实则不然。

一架改装后的完整医疗构型直升机,除了担架以外,还需要配备全套EMS设备和医疗设备,包含:氧气瓶、心电仪、呼吸器、吸痰机、输液泵、医疗柜、急救包、医务人员座椅、前后舱照明系统、EMS电源供应系统、医疗设备嵌板等,其中大大小小约100多项设备及零部件系统均需取得民航局认证。

中国首架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诞生 民航局已认证

中国首架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诞生 民航局已认证

中国首架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诞生 民航局已认证

AW139舱内医疗构型

只有通过适航管理认证的医疗设备才可以装载在医疗构型直升机上面,代表着通航救援作业的安全性与合法性。在原先已经拥有欧洲民航局EASA的STC认证基础上,玺飞通航联合金汇通航(AW139医疗构型直升机运营商)以最快的速度,耗时半年时间,取得了中国民航局的补充型号认可证(VSTC认证),为中国的航空救援医疗事业又画上了重要一笔。

航空医疗救援始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二战及朝鲜战争期间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到1928年澳大利亚成立了专业的民用空中救护机构 “皇家飞行医生(RFDS)”,1970年后开始向民用普及推广,随后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澳大利亚每年医疗救援任务飞行里程超过260万公里,救治超过14万人次,覆盖了澳大利亚90%的国土。

发达国家的航空医疗救援体系比较成熟,如德国直升机在15分钟内可赶到国内任一区域事故现场,每年的救护任务达10万余次;美国大部分地区享受20分钟直升机救援的服务保障,共有300余家专业的航空医疗救援公司,可救援 40多万人次,有301个救援中心,1015个救援点(包括固定翼和直升机),覆盖美国60%的洲际公路网络;瑞士、加拿大、日本、挪威等国都建立了相应的较为完善的空中救援体系。

然而我国航空医疗救援尚处起步阶段,但发展很快。据专业人士初步估计,到2025年,我国所需要的专业医疗救援固定翼飞机约为150-200架,直升机1000-1300架,到2025年中国每年将使用飞行器救助30万人次,直升机降落高速路救援成为常态。

上一篇:【通航科普】带你了解通航产业中的专业飞行

下一篇:武汉首座通航机场有望下月开工 明年10月或将投用

主办单位:民航发展网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华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8160386    传真:010-8821080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其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工信部备案许可:京ICP备190535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