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用航空运营中,飞行安全是根本,而机务维修是飞行安全的基础。由于通航作业类型多样、作业地点分散,这些对通航公司的机务保障和维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机务维修涉及的专业面广,工种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因此这也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领域。
目前国内大多数通航公司机队规模小、机型多样、作业地点分散,机务维修难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以单一机型为主的运输航空公司。对于这些中小型通航企业而言,建立起符合规章要求的维修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财力、人力等巨大投入,更需要解决飞行维修的经验累积和维修深度问题,否则很难保证维修质量。具体来看,我国通用航空机务维修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主要有:
1、维修人才负增长,专业人员太稀缺。
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很多企业忽视了对维修人员的在职培训、专业技能培养以及精进培训,加上工作量小、维修任务少,在工作中缺少锻炼机会造成了维修人员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此外,目前通航机型多样、单一机型维保量少的现状,对通航企业的工程管理、维修控制、质量管理及航材保证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实际情况是这些方面的能力良莠不齐,绝大多数通航企业连及格线也达不到。
2、通航维修规章少,执行标准套民航
目前应用于通航维修的主要规章有91部、43部、66部以及145部,然而91部和43部至今未颁布未颁布与维修工作相关的咨询通告,专门针对通用航空维修工作中的民航法规也同样缺乏,不符合通航维修自身特点。121部针对维修的AC(咨询通告)有18个,145部针对维修的有15个,但都针对的是运输航空,适航监察员在对91部运营人进行相关审定和检察时,往往按照145、121部中相关规定来执行;而适航监察员在对145部运营人进行相关审定和检查时,提高到和运输航空相同的高度,增加了通航维修工作的难度。
3、专业设备惜投入,维修质量难保证
维修设施设备在航空器维修过程中也起着非常关键作用,但针对不同机型、不同项目,所需的设施设备都不尽相同,因此通航企业需要在购置维保设备和专用工具上的投入非常可观。事实上我国通航企业在维修设备设施包括工具上的投入非常谨慎,专业设备和工具的投入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通航产业的快速发展,维修质量当然难以保证。
如今,真高1000米低空开放试点即将在全国推开,面对通航春天的临近,中小型通航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重大利好摆在眼前,无法自给自足的机务维修需求成为通航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整个行业亟待寻找的出路。
来了解一下国内与国外的机务维修模式的不同。国外通航企业经常可以看到的情况是,少数几名机务人员同时负责保障几十架直升机机务系统的飞行安全。对比国内五六名机务人员围着一架直升机转的现状,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原来,我国通航机务职责普遍包含整个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包括航前及航后检查、维修、小时检、年检等多项任务。国外通航发达国家的机务人员主要负责维修判断,航前及航后检查工作由飞行员完成,若未出现问题,则直接飞行;若出现异常,则交由机务人员进行维修诊断,继而分为“排除故障”、“内部维修”和“外包维修”三种类型。其中,“内部维修”是指直升机出现的常见小故障,可由两名机务自行解决的维修;“外包维修”则指直升机出现较大的故障,需要移送到外部专业维修中心进行的维修。简单概括,我国的机务保障工作为大包大揽模式,而国外则普遍采取机务外包或机务代管模式。
随着我国各项政策法规的逐步落实和完善,通航的春天已渐行渐近,中小型通航企业必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短期内无法满足维修需求的情况下,通航维修业务向较大型、有实力的维修单位集中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机务外包或机务代管是未来通航业发展的新方向。试想一下:通过一家有实力的CCAR-145部维修单位统一代管10家中小通航公司的20架同机型飞机,所获得的维修质量和成本优势明显要优于每家公司分散维修2架飞机的局面。对于行业监管部门而言,这种集中和规范也将为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一家专业的通航机务代管公司,应该是能紧密结合通航产业的发展特点,全面覆盖工程技术管理、生产计划和维修控制管理、质量管理以及航材管理的行业专家。通过专业的团队,过硬的资质,完备的专业设备以及强大的航材保障体系,为选择机务维修外包的客户提供以下标准化、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1、工程技术管理
负责航空器构型评估和加改装方案的制定;对航空器维修保留工作项目、航空器维修方案偏离的审批;对发动机性能进行监控;对维修机组提供技术支援。
2、生产计划和维修控制管理
负责制定机队维修计划,部件维修计划以及航空器的飞行计划;根据航空器维修计划,制定工具设备/航材计划、定检工作包,做好生产准备工作,分配生产任务;负责协调整个机队的运行情况,负责航线维修、定检维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收集维修信息,采集、整理、录入维修数据,确保录入数据及时、准确、完整。
3、质量管理
负责航空器技术档案和维修记录管理;与局方保持联络,及时通报航空器在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情况,确保航空器持续适航;对航空器的使用、维修以及保持和恢复适航性进行监督,保证航空器符合民航总局的法规要求和各种使用限制;协调适航部门完成航空器适航年检、停机坪检查等各种检查工作。
4、航材管理
建设航材专用仓库,对航材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采购用于航空器上的航材必须有适航许可或厂家评估;在航材框架协议指导下进行器材的采购、送修、索赔、运输、报关等工作;充分、及时的保障航空器维修工作所需的航材。
作为通用航空机务维修的未来发展方向,机务代管服务必将成为同时有利于国家监管、行业整合以及企业利润的共赢选择。中小型通航企业选择规范化、专业化的机务代管服务,也就是选择与低成本同行,选择与未来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