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
2018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邀请“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招待会。招待会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机组成员,高度赞扬了英雄机组在处理险情时的英雄行为,并对进一步做好民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意外破裂脱落。机组在座舱释压、高空低温、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出驾驶舱的危急情况下,实施了34分钟惊心动魄的全手动备降,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的生命安全,被中国民航局和四川省政府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
2018年9月30日当晚,民航局迅速下发通知,要求全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随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时重要指示精神的实施意见》,在全行业形成“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将非凡的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浓厚氛围。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民航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在民航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经党中央、国务院审批同意,北京新机场名称确定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于2019年6月30日竣工验收,9月30日前投入运营。
2、《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出台
2018年12月10日,民航局出台《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是指导民航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根据《纲要》,到本世纪中叶,将全面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民航强国,民航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治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位于世界前列。
《纲要》共四个部分18条,提出民航强国建设将遵循“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强化统筹融合”“坚守安全底线,提升质量效率”“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开放合作”“践行绿色智慧,服务人民大众”的基本原则,同时明确了民航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一加快,两实现”的民航强国战略进程。根据战略进程,到2020年,我国将加快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到2035年,实现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的民航强国的跨越;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由多领域的民航强国向全方位的民航强国的跨越,全面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民航强国。《纲要》明确,民航强国建设包括八大主要任务和33项举措。
3、民航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召开
2018年12月11日,民航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民航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实践,使我国确立了民航大国地位,迈向了民航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航先后经过“军转民和企业化”“政企分开、机场与航空公司分设”“政资分离、联合重组、机场属地化管理”三轮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航掀起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高潮,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确定了10个方面、40个专项任务,形成了“1+10+N”的深化民航改革工作总体框架。民航四个阶段系统性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提升了生产力,民航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自2018年初以来,民航局党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活动,包括“从档案看民航改革开放40周年”等,营造了紧紧依靠干部职工推动民航改革开放的浓厚氛围。
4、民航安全飞行100个月 创造最长安全纪录
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民航运输航空实现安全飞行100个月,创造史上最长安全纪录。
2018年,民航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示精神,研究制定了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的26条措施,坚持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狠抓责任落实、规章标准、安全诚信、资质能力、薄弱环节、技术创新,不断加强安全监管,夯实“三基”建设,安全形势总体上保持平稳。6月21日,中国民航在西藏拉萨贡嘎机场圆满完成“需要授权的公共所需导航性能(RNPAR)飞行程序”验证试飞。12月4日,北京首都机场圆满完成了基于平视显示器(HUD)的跑道视程(RVR)90米低能见度起飞及IIIA类进近着陆验证飞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确保飞行安全起到了支撑作用。
5、无纸化乘机、机票退改签等八项便民举措不断完善
2018年,民航各单位围绕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的八项便民举措持续改进服务。目前,包括32座千万级机场在内的200多座机场均实现了“无纸化出行”;发布《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民航旅客期盼已久的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愿望终于成为现实;发布《关于改进民航票务服务工作的通知》,对航空公司、OTA(在线旅行社)平台和销售代理企业等在规范制度、改进服务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切实改进和提升票务服务,维护旅客合法权益;2018年全国航班正常率突破80%,旅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6、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破亿 全国千万级机场达37家
2018年12月28日,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成为全国首座、全球第二座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的机场。
2018年,我国民航运输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多地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创新高: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突破5000万人次,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突破4000万人次,石家庄机场、珠海机场、温州机场先后突破1000万人次,全国年旅客吞吐量千万人次以上机场数量已达37家,广东、浙江两省已分别拥有3座千万级机场。在吞吐量增长的同时,以“平安、绿色、智慧、人文”为特征的“四型机场”建设不断提速。
7、民航空管年保障航班起降突破千万架次
2018年,我国民航空管共保障航班起降1008万架次,再创新高;实现零事故征候,创造近9年最好安全纪录。
2018年,“四强空管”建设不断推进:更安全,出台了确保空管安全运行平稳可控的27条措施,制定了为空管安全运行提供纪律保障的10条要求;更高效,“10+3”空中骨干大通道建设过半,新增航路航线5131.8公里,区域容量和效率大幅提升,雷雨季节航班正常率同比提高19%,全年航班正常率突破80%;更智慧,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首批13个民航空管重点实验室成立,评选科技创新优秀成果50项,ADS-B等核心系统实现100%国产化;更协同,积极推进军民航合作,协同高效的“运管委”和“大运行、大岗位、大值班”模式得到行业内外一致好评。
8、民航局推进通航分类管理 通航发展进一步升温
2018年8月2日,《民航局关于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印发,推动构建通用航空分类管理体系,提升通航服务保障能力,促进通用航空“热起来、飞起来”。
2018年,民航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通航发展。自5月1日起,简化和调整了航空器适航证件和国籍登记证办理管理等部分通用航空适航审定政策,进一步提高通用航空适航审定效率;10月15日,印发《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将建成由1个国家信息管理系统、7个区域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一批飞行服务站组成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此外,2018年,民航局还重构了通航法规体系,确立了通航业务框架和通航法规框架。
9、《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对外公布
2018年1月19日,修订后的《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正式实施,进一步放宽国有和非国有主体投资民航业准入标准,鼓励、支持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以促进民用航空业快速健康发展。
2018年8月22日,《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由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对外公布,共28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00亿元,涵盖了运输机场建设、通用机场建设等民航传统领域项目,以及无人机物流配送、航行新技术等民航新兴领域项目。
2018年9月27日,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会在京召开,湖北鄂州机场等8个已确定民间投资方的项目现场签约。
10、首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举办
2018年6月13日,首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同期还举办了民航科教创新高端对话会。来自行业内外的80多家单位参展,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智慧民航”的魅力。
民航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旅客平安、绿色出行,有力地促进了民航安全和服务保障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民航局党组提出了民航科教创新工作“三出四型五基地”的总体要求。2018年,一批科研成果取得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水上首飞成功,研发成功我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卤代烃飞机手提式灭火器,颁布全球第三个毫米波人体成像设备准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