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11月14日上午,在海口市国兴大道的海航总部大厦,陈峰在重返一线担任海航集团董事长4个月之后,首次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3家媒体专访。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用风雨飘摇来形容海航这艘商业巨轮的处境并不为过。自2017年6月以来,海航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困境,持续多年的高速扩张模式戛然而止,这艘巨轮的掌舵者也审时度势,从活跃全球的激进大买家转身为交易场上资产处置的大卖家。
但转变尚未完成,2018年7月4日,海航集团董事长王健突然离世,这令一切雪上加霜,也令外界对海航的未来命运充满猜疑和担忧。
毕竟,过去数年,带领海航实施多元化和全球化高速扩张战略的人是王健。王健突然离世后,此前早已淡出海航业务一线的陈峰不得不重回一线,出任海航集团董事长。
4个月来,临危出山的陈峰对海航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企业治理改革,从战略转变、业务瘦身到组织架构的调整等等,不一而足。
如今,海航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了吗?流动性困难解决了吗?王健离世后,海航经历了什么?陈峰能否带领海航安稳度过此次风波?
针对外界纷纷扰扰的质疑和猜测,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专门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等3家媒体的专访。
专访前,陈峰感慨说:“一年的时间,一切都是翻天覆地。这个世界是没办法预计的。”
他庆幸海航及时的审时度势,挽救了自己的命运。
关于海航危机:“过去一年,海航已经死了一轮”
《中国经济周刊》:过去一年,外界对海航的质疑不绝于耳,海航究竟发生了什么?
陈峰:过去一年,海航遇到了很大的风浪,可以说是死过了一轮。外面对我们各种爆炒,什么好人,都会被爆炒死。
借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海航用了25年发展成为一家世界级的航空公司。在去年之前可以说是一路高速发展。虽然中间也有些波折,但是创造了世界企业的奇迹。并购风靡全球,全世界都觉得海航的钱多,用并购的方式取得了企业迅速的成长。
海航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有它特定的模式,应该说海航把实体经济和国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以及海外市场用得很好。这是海航取得成功的原因。但是天下的事情没有永远顺利的。海航25年当中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说非典,比如亚洲金融危机,但是那个时候海航没有现在规模大,也引不起这么多媒体关注。
海航在资金流动性上的确遇到了一些问题。
这几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环境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海航被中国和世界的很多因素搅在了里头。海航当了一次出头鸟。把希尔顿酒店收购以后,西方媒体把我10年的公开讲话全部收集起来,最后酸溜溜地讲,这穷小子哪来的。
《中国经济周刊》:海航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困难?
陈峰:环境变化以后,很多金融机构和银行对海航采取了观望的态度,要看海航到底会不会有问题,使得海航的信誉在金融市场蒙受了巨大损失。有疑问是自然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一度对海航“只收不贷”,在这种情况下,海航在债务市场和银行市场上一共还了1000多亿的债务。任何一家企业遭遇这种情况,都会出现流动性的问题。
海航遇到了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困难、成长中的烦恼。外部环境变化是一部分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出在我们自身。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海航对宏观形势判断失误,自身发展偏离主业。欲望太大,经验不足。在前几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海航的速度和节奏都出现了问题,没有预计到环境变化以后可能带来的结果。诸多因素构成了根本的原因,我们对大势的变化没把握准确,形势判断不对,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就遇到了流动性的问题。
外部环境永远在变化。你判断准一点,你经验多一点又稳当一点,这不就没事了吗?所以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身,首先我得检讨,我要是管控更好一些,兴许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海航资金链是否得到缓解?负债的情况如何?
陈峰:近年来海航的负债率在逐年下降。现在的负债率是59%,这放在全球的企业中来看并不算高,尤其是航空企业,很多航空企业的负债率要达到70%~80%。一点负债都没有的企业是不存在的。目前海航在剥离非主业的相关产业,处置完这部分产业之后,海航的负债率估计还会下降。
今年以来,海航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非主业业务的处置力度,坚定不移去杠杆,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和配置,目前资金链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眼下海航总体经营情况良好,各项业务工作稳中有增,整体安全生产状况良好,局面基本稳定。
关于王健离世:“王健的去世当然是一个意外”
《中国经济周刊》:您怎么看王健的去世?
陈峰:这当然是一个意外。他去上天堂了,这给了媒体爆炒的料,还编出一大堆故事。他去世当天,我飞去了法国,亲眼看见,一个小坡上的一个百年教堂,教堂外边的一堵墙就10多米,下面全是石头。他喜欢冒险,他要照相,不然他不能掉下去,就这么简单。
6月份的时候,我过生日。我过生日他都送生日礼物。当时他人在香港,送了我一个犀牛角,王总是属牛的,这是他的珍藏。我是什么都没有,他什么好东西都有。我舍不得花钱,我得花在有用的地方,在贫困地区。
他还送了一个红色水晶的工艺品——一个大肚子蛇,因为我属蛇。这个蛇的肚子很大,我估计他是想形容我很包容。
他后来老去香港,我们的交流少了点,香港的服务业太好,他爱吃,能吃那么大一桌,觉得什么都好吃,我呢什么都不能吃,就吃得简单一点儿。
《中国经济周刊》:王健去世后的这4个多月来,您经历了什么?
陈峰:原来大量的工作都是他在做,我特清闲去做我自己该做的事。现在这一切超过了我的预期。我突然又奔到了业务第一线,好家伙,痛苦不堪。事情铺天盖地,一开始我还有点适应不了。我调整半天。
过去的这100多天,的确是海航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艰难,又极具风险和挑战的一段时期。王总的意外离世,加上前期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导致海航人心浮动,前期发展所积累的问题一并暴露出来,使海航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局面。一方面要强有力地把住安全闸口,又不能有半点差错,还要应对到期的债务、处置资产,更要为转型发展进行一系列准备。
4个月以来,海航全体员工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开展了一系列公司治理改革工作,明确了当前海航的主要工作任务:第一,全力处置资产;第二,保证航空安全;第三,聚焦航空运输主业,推进转型发展。
现在负面消息少多了,这说明我们还是很有成果的。
《中国经济周刊》:过去一段时间,您的儿子陈晓峰进入了海航董事会,海航人事做了较大的调整,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陈峰:陈晓峰的调职是王总离世前一星期安排的,当时任命他为董事长助理,这事他没有和我商量过。
至于别的人员调整,主要是为了配合战略转型的需要,调走了一些过去负责资本市场运作的人员,安排了一些海航成长起来的,懂航空业务的人员来更好地适应。
关于资产处置:“聚焦航空主业,非主业的,再盈利也不要。”
《中国经济周刊》:自2018年以来,海航一直在持续出售以金融、地产为主的资产。目前资产处置的进展如何?
陈峰:今年以来,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落实“聚焦航空运输主业,健康发展”的战略要求,海航一直在积极推进与航空运输主业不相关资产的处置工作。目前累计完成近3000亿元规模的资产出售。海航处置资产的决心很大,坚持聚焦主业,非主业的资产,再盈利也不要。但是处理的速度离我们预期的速度要慢一些。主要还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市场上出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
海航出售的资产主要是地产和金融两个方面。地产包括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城市的办公楼、商业和住宅物业。同时还有一些境外待出售物业。金融方面,正在积极与监管机构和潜在买家沟通出售金融机构股权。业务板块的调整与扩张是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战略需要来确定的。
《中国经济周刊》:海航处置的一些资产非常优质,会不会舍不得?
陈峰:的确,海航所处置的一些资产非常好。但人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就怕犹豫、舍不得。人的一切都是过程,一切对我来说,都是该我经受的。
过去海航做大,现在要做精。我们就是聚焦航空主业,非主业的,不留悬念,再盈利也不要。这就断掉了人的欲望,人欲望太大,什么都想要,这舍不得,那也舍不得。人哪,永远放不下,永远是想贪欲越多越好。其实,物多为患。
《中国经济周刊》:发展战略突然出现这么大的调整,会不会带来一些不适应和新的挑战?
陈峰:挑战一定有。我16岁就进入了航空这一行。航空业本身就是一个成本高、风险大、利润低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健康发展,需要形成航空主业和航空主业相关联的产业链。比如航空地面服务、航空食品、航空飞机租赁、航空保险康复等等。这也是海航确定的战略挑战原则,立足航空运输主业,以航空租赁、航空技术为辅助支撑平台,夯实主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实现创新发展。
我们的管理理念也要变化。过去海航主要以增长为目标,现在要以将航空主业做精做好为目标。过去是张开十指搞扩张,现在是攥紧两个“拳头”做实业。
关于海航的未来:“冥冥之中,我们抓住了命运给的机会。”
《中国经济周刊》:在您看来,海航最危机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吗?
陈峰:危机正在逐步过去,一定会过去,一定可以过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回顾25年的发展历程,海航也遇到过很多的沟沟坎坎。但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给海航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聚焦航空运输主业、健康发展”的战略要求,让海航更加坚定了战胜当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没有党和国家的支持,海航不可能度过这次的困难。海航过去的辉煌成就和此次再生,就是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生动案例,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海南建省办特区30年来经济发展的缩影。海航发展的每一个脚步、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凝聚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所以我说“不忘初心跟党走,扎根航空报党恩”,这话一点没夸张。
海航是一滴水,国家和社会是一个大海,这滴水放入大海之中,才永远不会干涸。海航25年来能在商业上取得奇迹,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在中国的商业奇迹中,海航是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没有这个大背景,绝无可能。
《中国经济周刊》:在过去这段艰难的时期,海航特有的文化和使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陈峰:海航的企业文化是经过海航人25年摸索出来的非公经济企业文化,结合党的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形成的企业文化组合体。海航的企业文化有三个基本基因,第一个基因是党的领导和党的思想工作构成的文化;第二个基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里凝结的智慧,只有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有真正的自信;第三个基因,海航是一个跨国企业集团,必须以全球最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提升自己,才能管理好企业。因此,我常常强调,全体管理干部员工要在党的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现代企业制度文化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修养。
我自己每天都在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同时也在做读书笔记。海航企业文化是海航人的传家宝,是海航人的精神力量,是塑造企业价值观、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我们当前遇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丢失了海航人的传家宝、丢失了做人做事的正确方法,丢掉了海航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我常常告诉干部员工,要把企业文化作为自己工作、生活、提升修养的重要依托。管理干部要把党的群众路线、党的思想工作融入到海航事业和海航企业文化当中。要不断团结员工,用心去做事业,用实际行动带领员工重塑海航精神,重温海航企业文化。
《中国经济周刊》:海航能挺过这次风浪,是因为顺势而变,变得及时吗?
陈峰:变得太及时了,我还早变了一下。你看我们去年、今年初遇到流动性问题,冥冥之中,当然这不是我们预期的,只能说我们迅速抓住了命运给的机会。
关于陈峰个人
《中国经济周刊》:海航平稳度过之后,你自己有何打算?
陈峰:我是被迫出山的,能不能平稳过度,要靠大家的努力,靠我们是不是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得到国家的认同,也靠全体海航人共度时艰的决心和团结的力量。
度过以后,我还是回去做我自己的事。我说,对人世间的这些事情不必太执着。该发生的一定发生,不该发生的一定不发生。
我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不吃鱼,就吃点草(素食),而且还吃得很少。但你看我健康营养都不缺。我规定自己每天做功课,每天读书,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国文化精粹,还有历史。我每天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把党的方针政策,把中国文化精粹读了以后,摘抄一段,这能使自己增加印象。
上一篇:东航与法荷航签署新一轮联营协议 下一篇:冯正霖会见辽宁省省长唐一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