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的消息,国泰航空或将开启全球裁员计划。目前国泰正在对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在内的东北亚地区组织架构进行全面审查。其中,日本员工已经收到一份自愿退休计划。
此前,港媒曾报道,国泰航空正计划削减其海外业务。国泰航空目前在香港以外的100个地区有7600名员工。除削减海外业务外,2017年,国泰就已经在香港裁员近600人。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国泰管理层提出的3年削减40亿港元成本的计划。从2016年开始,国泰就陷入连年亏损。
外媒关注国泰裁员
为何亏损?
最大的原因还是燃油对冲的失误,2014年,国泰签订了一份对冲合同,当时的原油价格为115美元/桶。而这之后,原油价格不断走低,根据网易航空查询的数据,即便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上涨,目前国际燃油价格也仅为74美元出头,而最低时仅为50美元上下。
这在数年时间内使得国泰航空持续放血。2016年,因燃油对冲,国泰损失84.6亿港元,2017年则损失64亿美元。不过,此外来自内地航企和本土航企的竞争,以及运营成本偏高的影响也使得国泰难以离开困境。
国泰试图通过更换新飞机减少燃油成本
但是情况在变好,随着燃油价格重新上涨,国泰又会迎来喘息机会。
2017年下半年,国泰盈利7.92亿港元,这使得很多人认为国泰正在复苏。其中,亏损缩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燃油成本的上升。另外,根据财报,国泰将盈利的原因也归结于货运业务收益的大幅上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泰的财报,国泰主营的客运业务收益在2017年下半年仍在下跌,只是跌幅收窄。另外,很多人忽略了国泰投资国航的收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国泰的盈利。国泰与国航交叉持股,其中国泰大约拥有国航18%的股权。
国泰客货运量在2017年均出现增长
熬过燃油对冲就好了吗?
在这笔者看来,燃油只是表象,即便熬过这关,来自大陆航企和低成本航空的竞争依旧会持续给国泰压力。
国泰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特殊时期的产物。香港本土人口仅有700万人,但是国泰的国际航线却接近200条,这种体量显然不是香港一座城市能吃下来的。
很长一段时间,国泰就是大陆游客出行的一个中转站。过去,得益于票价低、航点全、服务好,国泰成为不少中国出境旅客的首选。但是,迅速成长的中国航企并没有给国泰机会,国泰过去的优势正面临“碾压”级的挑战。
成都建设中的天府机场
从航点方面来看,中国航企的国际航线正面临爆炸式的成长。一线机场几乎已经满额,香港能到的,北上广大部分都能到。而现在竞争都已经杀入二线城市,在这场竞争中,不仅四大航参与在内,而过去常常被忽视的地方航企乃至民营航企也野心勃勃。
而且政府补贴和航企的竞争也使得大陆的国际机票价格迅速下降,千元出头的洲际航线早已经不是一个梦。甚至,香港隔壁的深圳,东海航空一度把赴澳价格杀到500元以下。
虽然这不是常态,但需要承认的是,大陆赴境外航点整体机票价格下降是一种趋势。直飞加低价,势必会减少中转旅客的存在。
另外,以服务为名的国泰现在却在大陆面临尴尬评价。
在知乎这类社交平台上上搜索国泰,很多人网友都反映了国泰空乘对普通话乘客的差别服务问题。展示在大家面前的通常又是少数,这背后往往还有更多不发声的旅客也在遭遇了同样问题。
因此,即便不少商务乘客仍认国泰是个比较好的出行选择。但在出游时,参考各方评价,不少大陆旅客势必会对选购国泰机票打上一个问号。
当低价、航点、服务的优势都不存在的时候,国泰还能怎么吸引大陆乘客呢?毕竟,国泰很难以价格战去与大陆航企竞争。甚至根据外国的统计,即便以现有的票价,国泰都需要“超载”才能保持盈利。因此,改变也成为了国泰唯一选择,而砍成本只是其中重要一步而已。
香港机场
总的来看,国泰的衰弱和香港也息息相关。
当中国各个城市的国际化和开放程度逐渐加大,香港正越来越像一座普通的中国一线城市,吸引力逐渐下降。即便以区位优势来说,香港周边的深圳和广州也会给香港持续的竞争,在航空上也同是如此。
最重要的是,香港机场及国泰的特性决定了,起码在中转旅客业务上,其面对的不是某一座城市的竞争,而是整个中国大陆机场及企业的竞争。更何况迪拜、东京、新加坡凭借区位优势,已经成为中国向西、向东、向南的新中转选择。
随着大陆航空业的发展,国泰的光环也会逐渐褪去。最后,我们也想问,如果真的把香港看做大陆一个普通一线城市,那么国泰在客运业务上的竞争力又还剩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