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管 图片来源:RogerStandby
飞机出行,是现代社会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航班延误乃至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这让空管改革的话题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据了解,中国民航首部《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前,中国民航局还通过了《统筹推进民航空管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相关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有望促进中国现代民航运输体系的完善。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民航发展的基础性行业,空管是保障航空安全运行的中枢,直接影响着民航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当前,我国旅客和货物对公共航空运输的需求快速持续增长,飞机不断增加,如果空管体制机制不进行改革,就容易加剧航路上的拥堵,影响广大群众的出行。类似高速公路行车,航路是飞机在空中飞行应保持的线路,不能偏离。以京广高空航路为例,就是一条宽20公里、高度从8400米至1.2万米左右的空中通道。京广间的所有航班,以及从郑州、武汉、长沙等地至北京、广州方向的航班,从东北等地前往广州方向的航班,都要在这一航路上飞行。进一步保证空中交通的安全和效率,是我国空管改革的两大目标。
就像公路畅通需要合理设置交通灯一样,空中交通也需要有序指挥。一旦起降飞机过多,进出港航路拥堵,为保证安全,管制员只能采取流量控制的方式延缓起降,如果遇到异常天气或其他情况,更是容易造成大面积延误。尤其在北上广等地的繁忙机场,管制员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压力。不久前“虹桥机场两机冲突”事件,某种程度上就暴露了当前管理中的一些漏洞。空中管制员是指挥空中交通、维护航空运输安全的特殊职业,在当前我国飞机流量激增的情况下,管制员的工作强度类似于同声传译,高压力高强度。确保“指挥系统”安全高效,改革需要坚持向一线倾斜、向基层倾斜、向技术倾斜,凸显一线管制员的岗位责任,增强基层员工的改革获得感。
和很多行业一样,民航业同样面临信息公开的问题。一些航班延误事件中,之所以旅客不理解,乃至酿成肢体冲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透明。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缺乏明显的透明度,将直接影响公众对空管的形象评价。客观而言,航空运输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记录的运输方式,然而,由于一些地方的空管部门未能进行合法合规的信息披露和舆论引导,包括媒体在内的很多人对空中交通管理知之甚少,致使在关于航班延误和安全事件中,出现了很多负面评价,这是需要反思的。未来的改革中,在保证国家空防安全的前提下,空管行业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和公众进行沟通,提升行业透明度,进而提升自身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的“单一天空计划”和美国的“未来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等,都在积极地建设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就中国而言,一方面要努力追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现代化的发展脚步,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改革目前的空域管理体制,提高运输效率。未来,中国空域管理制度应实现军民航融合,建立更加灵活的空域使用制度,既促进商业航空发展,又满足国防需要,进而促进国家航空战略大发展。
(作者为中国民航大学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