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截至7月5日17时统计,6月30日以来强降雨已造成湖北1057.3万人受灾,死亡45人失踪11人,紧急转移安置44.75万人,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66万户4.4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5.3亿元。你们那里现在还在下雨吗,积水如何了,是否受灾了?
今年6月30日起,长江中下游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湖北、安徽、江苏等多地雨量破历史纪录。到了7月4日凌晨,湖北、安徽、江苏、湖南、江西、贵州和广西等地已出现100-300毫米强降雨。其中湖北东部和安徽中部沿江的部分地区超过400毫米,甚至有些地方超过了500毫米。
图:被淹没的橘子洲头
这些地方仍有特大暴雨
7月5日上午10点,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预警,与此前相比,令人稍感安慰的是,预警信号从橙色降为了蓝色。不过,很多地方的汛情依然不容乐观。
预计到6日下午2点,安徽中部、江苏中部偏南地区、湖北中东部、四川盆地西部和川西高原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其中,湖北东北部、安徽大别山区、四川盆地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四川盆地西南部局地有特大暴雨。
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预报图可以看出,这几天影响我国南方地区汛情主要集中在两个降雨带,一个是沿长江流域、从湖北到安徽、再到江苏等省份的降雨带,这个降雨带对湖北和安徽造成的汛情最为严重。另一个降雨带分布在西南地区,主要影响了贵州,重庆等地。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七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暴雨过程和日数仍然偏多,可能出现严重汛情,辽河流域和黄河下游降水偏多,汛情也较重,需继续加强防范。
降雨已致12省130人死亡39人失踪
据统计,6月30日8时至7月5日6时,降雨已致12省2400.8万人受灾,130人死亡,39人失踪。其中湖北省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受灾人数812万余人,死亡34人,失踪11人。
图:暴雨溃口的武汉新洲一片汪洋。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7月5日20时至7月6日20时,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河南、四川、云南、广西、海南、新疆等地有大雨或暴雨。
根据国家防总发布的数据,截至到7月5日中午,全国共计14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40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13条河流及江苏太湖河网区周边17站发生超历史洪水。这一轮强降雨的主要特点是雨区比较集中,强度大,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比例高。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主要都分布在长江沿岸部分地区。
全国水毁路段达22条
南方多地的强降雨对交通造成很大影响。受到降雨影响,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国省干线发生了水毁,导致道路中断。全国水毁路段达到22条,14条高速及国省干线受降雨影响大。
同时,来自铁路部门的消息显示,受南方强降雨天气影响,川黔、沪昆、宁芜、宁铜等多条铁路发生水害。从7月5日至7月8日间,22趟进出广西的旅客列车临时停运,目前铁路部门正在对水害区间进行维护抢修。
未来雨情如何?
未来10天,长江流域的降水将从中下游转移到中上游。长江中上游的四川盆地、江汉中西部降雨较强,长江下游和江淮等地雨势将明显减弱。
预计未来10天,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西南部、华南部分地区累积降水量50-100毫米,其中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区有150-300毫米,局部超40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4-8成,局部偏多1-2倍。
从7月5日起,主要降雨区北界将逐步北抬至黄淮中南部及沿淮一带,强降雨中心位于黄淮中南部至江淮北部、江汉、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因此,淮河流域也需要防范到来的洪水灾害。
5日至9日,黄淮、江淮中北部、江汉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其中黄淮中南部、四川盆地局地有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累计雨量有120-240毫米,黄淮南部及四川盆地西部可达300毫米左右。
未来哪些地区需多加防范?
这两天,江汉、江淮部分地区仍然会有大雨或暴雨,江汉东部局地有大暴雨,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上述地区累积降雨量有60-90毫米,局地有100-150毫米。
7月5日-10日,长江中上游和淮河流域将经历强降雨过程。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南部、黄淮西部、江汉等地先后有大到暴雨,其中四川盆地局地有大暴雨。上述地区累积降雨量一般有40-80毫米,部分地区有120-260毫米,局地可达400毫米左右。就像之前说的,除了需要防范洪水外,这些地区,特别是多山的四川重庆地区,还需要防范可能的山洪、泥石流和塌方等等。
从更长期的预报来看,未来11-20天(7月15-24日),主要降雨区分布较广。华北南部、黄淮、西南地区东部及华南等地多降雨天气,累计降雨量有40-70毫米,部分地区有80-120毫米,华南沿海局地超过150毫米,主要降雨时段在18日前后和22日前后。上述大部地区降雨量将较常年偏多2-6成。
另外,即将登陆的台风“尼伯特”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降雨,需防范其带来的更多灾害。
来源:综合央视财经、央视新闻、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