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又来了”。进入2016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掀起了新一轮并购大潮,特别是欧洲,几乎成为中国资本的“泄洪区”。与此同时,欧洲对中国投资者“恐惧”和担忧的声音不绝于耳。在6日苏宁收购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却公开表示“不希望”中国资本控股法国酒店巨头雅高集团。在德国,曾被中国资本追逐的机器人公司库卡也声称“永远是德国公司”。实际上,大多数中国投资给当地带去的是双赢,此前被中国公司收购的瑞典沃尔沃公司和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公司,如今都发展良好。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乌尔里希·格里洛日前也劝告欧洲,不要将外国投资者妖魔化,“如果中国想在这里买东西,那是好信号,表明我们发展得好”。
中企半年在欧洲花了624亿
“奥朗德反对中资并购雅高酒店集团”。针对中国资本有意并购法国酒店巨头雅高酒店集团,法国总统奥朗德发出警告。法新社6日称,奥朗德当天在接受法国《北方之声报》采访时说,“雅高因为也在亚洲发展因此有中国投资者。但是我很关注这个跨国集团的资本保持多元性。”“我们希望不要失去该集团的决定中心”。法新社称,雅高是欧洲旅游业的旗舰,拥有17个知名品牌,在全球92个国家拥有3900多个门店。法国总统此言是不希望中国资本控股雅高集团。目前,中国锦江国际在雅高酒店集团中所持股份从今年初的5%至上周增加到15%。路透社6日称,法国政府认为锦江集团具有政治色彩,因为该集团是由上海市政府控制的,所以法国经济部就对此进行“密切跟踪”。报道称,法国担心越来越多法国品牌落入中国人之手。
“中国正征服欧洲”,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称,几乎所有欧洲久负盛名的领域和品牌都出现了中国并购者的身影,如倍耐力轮胎,先正达农药,以及最新的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报道认为,中国资本之所以如此青睐欧洲品牌,是因为欧洲经济不景气导致优质企业“价廉物美”,且相对美国,欧洲对并购的保护主义条款不多,很少有商业并购被政府以“国家利益”为由叫停。当年,欧洲在最困难时对中国资本是欢迎的,但如今最困难时期过去,欧洲开始对中国投资感到担忧。
法兰西24电视台称,“2016年是中国资本的欧洲年”。半年时间中国在欧洲花费的并购款达624亿美元,而去年全年不过277亿美元(汤森路透的数据)。法国《回声报》6日统计,欧洲占中国海外投资比例60%,美洲仅占25%,非洲、亚洲和南美洲加起来不过15%。
“黄祸”还是机遇?
“中国人是‘黄祸’还是机遇?”德国《每日镜报》7日称,中国人带着钱袋来到欧洲,购买垃圾处理厂、飞机场、机器人制造商企业、足球俱乐部、酒店集团等。然而这些也让欧盟以及欧洲各国政府担忧。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日前称,一方面不应该泛泛地对中国有意参股德国企业的愿望持保留态度;另一方面,他希望看到其他来自德国或者欧洲的投资。他表示,中国对技术公司产生的兴趣“虽然还不至于让人担忧,但已经很显眼”。
德国《商报》称,在信任来自遥远东方的救赎者问题上,德国不能太幼稚。中国可以吸收先进技术,为本土企业所用。这里涉及的不仅是股权增持而是还有信息保护--“通过收购高科技公司可能会给工业间谍开后门”。
法国《回声报》称,中国企业正觊觎欧洲更多的高精尖优质资产,如航天航空、机器人、计算机等领域。但担忧的声音也开始出现。报道称,这表明欧洲人面对中国的巨大胃口,开始担心丧失仅存的一些优势领域。
“中国全球收购游”,德国《柏林日报》6日称,中国现在不在乎钱。通过大量出口,该国已积累了高额外汇储备。中国的目标明确:他们要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现在要用其厚厚的支票簿跳过许多耗时费力的发展阶段”。报道称,中国此举主要想推动本国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而且比起从国外直接购买成品,中国企业更想直接获得基本技术。长此以往,中国自己将成为高品质供应商,而不是让别人赚钱。在机器制造领域,中国已经名列前茅:虽然20年前该领域的中企对于德国而言还可忽略不计,但是如今他们已成为德国企业的强大竞争对手。德国政府内已人心惶惶:如果失去专利,那么我们这个原料贫瘠的国家还有什么呢?
法媒:中国并购符合国际标准
实际上,尽管欧洲媒体、政府机构对于中企投资或多或少会保有一定“戒备”,甚至一些人认为这是在夺取优势技术、市场和就业岗位,但中企对外投资更多实现的是双赢互利的良好局面。《欧洲时报》6日称,2012年中国三一重工并购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公司,当时普茨迈斯特的工人曾在工厂大门外抗议。如今4年过去了,普茨迈斯特公司在德人员工作稳定,同时公司业绩增长近1/3,品牌形象完好。普茨迈斯特公司首席执行官卡希说,公司被收购后执行的战略是严格保护两家公司的品牌。普茨迈斯特生产没有任何变化,而市场更为广阔。
对欧洲对中国投资的担忧,德国哈威公司老板卡尔·霍伊斯根曾称:“欧洲对中国人的恐惧令我吃惊。”他认为,应积极看待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资本交流,任何投资都推动融合。确实,2010年,中国民企吉利汽车从福特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上演“蛇吞象”时,并没有太多人看好这桩跨国收购。如今,中国资本与欧洲技术的融合,不但沃尔沃早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吉利也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战略转型中的一匹黑马。
法国《新观察家》称,中国企业要经营好欧洲公司,需要对公司基础设施进行大投资,也需要雇佣专业化和熟悉当地情况的管理团队,这并不容易。目前来看,中国投资者做得不错,中国收购的多数欧洲公司仍然雇佣当地高管。报道称,中国投资总的来说符合国际标准,不应对此加以不必要的限制。该报同时提醒道,中国投资者不要指望投资可以很快收回成本,而欧洲合作伙伴也不能指望中国投资的引入必然会带来滚滚中国客流和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