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6日,中航信发布正式新闻,宣布收购OpenJaw全部股份的交易顺利交割,购买价约为3940万美元,按当日汇率转换成人民币为约2.56亿元。这是中航信自成立以来的首次海外并购。
航旅IT圈(微信公众号AirTIT)长期关注中国航旅业IT动态,除了分享专业知识外,尽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以批判的视角看这个行业,但听闻中航信坚实迈出收购OpenJaw的脚步,要在此呼吁中国航旅行业全体从业者为中航信点赞!
中航信作为顶尖的航旅IT供应商在中国乃至世界航空旅游行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航信的信息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整个中国民航和航空分销行业都要陷入瘫痪,因此,中航信系统被誉为“中国民航健康运行的神经”是当之无愧的。航旅IT圈(微信公众号AirTIT)特地查阅了中航信的发展历史,该公司的前身便是民航总局的计算机中心,在上世纪80年代即从国外引入了完整的旅客服务系统(PSS),在上世纪90年代建立了全球分销系统(GDS),将中国民航的产品管理、营销管理和旅客服务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具有完善的信息化支撑的高度,并从此为中国民航提供稳定服务达30多年。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过程,相比于其它行业,中航信为中国民航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使得中国民航业的信息化水平保持了与世界民航业基本同步。
中航信面临来自客户需求的新的挑战大概始于本世纪初。2000年的时候,根据中航信披露的资料,其集结了顶尖的技术人才,顺利完成了“千年虫”工程,一批技术人才通过这次“涉及系统每个角落”的工程,对从美国引进的系统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建立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而此前中航信只能负责系统的运营维护。随后的几年,中航信通过对系统的二次开发,满足了航空公司用户的绝大多数要求,成功应对了航空公司业务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对中航信的挑战。
但是,也正是在过去的10余年,航空公司的业务变化不仅很大,而且很快。最大的挑战出现在了2008年左右,航空分销行业开始与互联网结合,航空公司开始通过互联网销售机票和提供旅客服务。到了2010年左右,移动互联网也开始走入航空应用,航空公司和机票分销商对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依赖开始加大。中航信在2000年之后,便开始意识到互联网的价值,其技术专家在2001年已经成功研发出支持网站的订座引擎,此后又研发了支持网站的旅客值机引擎,这就是迄今为行业所熟知的IBE和PE,这两项技术将封闭的PSS系统向互联网开放,完全支持了航空公司和旅游分销商的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需求。总体来说,这个阶段中航信仍是发展平稳的,其IBE和PE引擎是两项具有领先性的技术,说明中航信在技术研发水平上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然而,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航空旅游行业的人们接触到了一些可以称为“更加互联网”的信息系统产品。这些系统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极大地关注旅客在互联网的体验;二是极大地支持航空公司赚取机票之外的钱。这两大特点正好击中了中国航空旅游业中一些喜欢变革者的痛点。也正是在那个时间点上,中国航空旅游行业的人们都还不知道该怎么翻译的一些英文系统名称进入人们的视野,最典型的就是Shopping和Merchandising。Shopping极大改善了旅客在线购买的体验,也提高了航空公司的销售机会,而Merchandising则告诉航空公司除了机票还可以卖更多旅客愿意购买的产品来赚取更多的收入。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中航信也积极进行了应对,例如自主研发Shopping系统,但是由于技术能力的不足,使得中航信在很长时间内未能向客户交付满意的系统产品。
在这个时候,中航信也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难度,将目光转向全球,寻求收购相关系统的机会。根据相关传闻,中航信曾经计划收购的国外公司包括一家同样创建于欧洲的Shopping引擎提供商,还包括知名的低成本航空公司PSS系统供应商Navitaire,但因为种种因素这两项收购均未成功。也因此使得收购OpenJaw成为中航信历史上第一宗海外收购案。
尽管中航信似乎在面临很多来自客户满意度的挑战,但如果客观回顾中航信的发展历史,其从未停止过积极进取的脚步。从一定程度来说,虽然中航信带了一身国企的缺点,但仍然是中国航旅IT业不可否认的大佬。从对航空行业的理解和相关技术能力来看,整个中国仍然没有能出其右者,如果在中国要产生一家国际级的航空信息技术供应商,亦非中航信莫属。假如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看待中航信,中国航空旅游行业事实上应该支持中航信,中航信的国际化发展恐怕也是中国民航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航旅IT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