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OTA巨头去哪儿最近可谓是挫折连连,处境尴尬,事件回归到今年年初的时候,国内几个航空公司与去哪儿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封杀大戏”,导致去哪儿业务受到波折。其实抛开明面上的受到用户投诉来看,其实还有另一层意味,那就是一场围攻大戏演变为航司与在线旅游渠道的博弈。“去哪儿”网的机票销售策略严重冲击了四大航空公司的价格体系,这才是四大航企接连宣布与“去哪儿”网“分手”的主要原因。
如果OTA企业仅仅只是机票分销商,那么双方就能互相合作,但是现在航空公司想自己做直销,双方就存在直接的冲突了。去哪儿网也迅速展开自我拯救,去哪儿网正在与两家深圳本土企业共同筹备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并以深圳为主运营基地。自建的航空公司将采用“互联网+、低成本”的模式,主营国内、周边地区国际航线,冲击传统航空企业。
这一反应出OTA企业的未来出路,不能单一依靠机票分销商,双方不是合作关系就是未来的竞争关系。OTA企业参与筹建航空公司,或将给民航业带来正面影响。从几大航空公司的去年业绩来看,利润增速很高,这一方面是受益于低油价,另一方面则是市场需求旺盛。就目前的估计,航空业在未来5年之内还是有很多的利润可图的。因此也吸引了各路资金看好航空业。去哪儿网还表示,在这家新公司中,公司将采用技术参股等投资形式,主要负责互联网直销部分。这也符合去哪儿网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就是用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来推动民航业的互联网化和航空公司的线上直销。未来期待各方携手合作,共同推进整个行业的升级。
去哪儿决定自己建一家航空公司”背后意味着什么?也许这也是OTA自然而然的选择。如果:1、做航空公司有利可图2、能把票卖出去3、掌握部分用户的需求,进而了解航线的历史数据。那么,换谁都会想能不能自己做一个航空公司,哪怕是廉价航空。很早就成立了虚拟航空事业部的去哪儿,15年拿下了某小航空公司的市场运营权,也就是说那家航空公司的全部机票都是去哪儿来卖的。甚至航线设计和更上层的资源去哪儿都有参与跟贡献的。做到这里了,如果有某一个省市给出资源来共同筹建航空公司,去哪儿会拒绝么?当然不会。我认为这个决定不错,未来航空需求还很大,航空市场需要细分。国内确实需要一个廉价航空,只要有最低的票价,没有空姐,没有航餐,甚至换成公交车板凳,都是不缺市场的。
一家互联网公司拥有足够多用户沉淀之后,从“在线代理”转为“自营”,从而把更多的利润攥在自己手里,这是非常合理的趋势,哪怕是沃尔玛联华超市,货架上也有若干“自营商品”呢。此举是对去年传统航空公司集体封杀的反击。同时,去哪儿APP活跃用户在移动出行类中仍占据龙头地位,而拟建的航空公司以深圳为主基地,采用的是低成本战略。流量入口争夺转向行业资源控制权争夺战略,结果发现,好像还是啃不太动航空这样的硬骨头,然后,转向自营。反正有钱,小爷背后还有干爹。抢不过你,咱自立门户,有钱,任性。
然而就目前来看,建立自家的航空公司,也需要较长时间,进展顺利的话也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投入运营。筹建航空公司比较复杂,首先获得筹建资格,还要买入2架飞机,引入飞行员、机务、签派等,还要建立安全运营能力,才能拿到运营许可。一旦他们直接进军航空市场,将给航企带来巨大的挑战,甚至会让国内的在线旅游市场和航空市场重新洗牌。那么传统航企又如何反应呢?博弈才刚刚开始,谁才是最后的赢者,我们拭目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