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什么???阿尔法狗要当空管?!

发布日期:2016-03-23 来源:未知 下载此文章

我们凭借什么来战胜人工智能?

曾经人工智能威胁论似乎只存在于电影银幕之中

 

(图自:电影《机械姬》)

曾经,智能化生产只会代替低技术工人的劳动力。

然而

当工业4.0的热潮铺天盖地的袭来

当李世石在与ALAPAHAGO的博弈中惨败

 

  人工智能就这样突然而然地渗透到每个人的视野中。铺天盖地的宣传,喧嚣尘上的报道,对于新鲜而陌生的事物本能性产生的好奇,抗拒,忧虑都让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产生思考:在不久以后,到底有多少工作,再也不需要我们去动手。

你就杞人忧天吧

至少在空中交通管理这一块,我们,民航界的最强大脑,不可替代。

在塔台

  每一次起飞与落地许可的发放,都是权衡再三;每一次推开指令的发放,都是与时间的博弈。管制员需要观察落地间隔,扫视机场道面,合理选择开车时间,择优安排滑行路线,力图航班整点离港,飞机安全见引导。

 

(图自:北京塔台)

在进近

  每一次调速与航向的指令,都需要前瞻后盼。管制员需要精准的调控前后航班之间的间隔,保证进出机场空域的交通安全而有序。更要预测到调速指令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从四面八方的归来飞机有序成列,让飞往各地航班尽快离港。

 

在区调

  每一次高度改变,每一次航向调整,都需要反复权衡。管制员在保证高空的大速度的交通没有冲突之余,还需要考虑到航空器的巡航经济性,更要照顾受到颠簸影响的航班。

 

(图自:广州区管)

  不仅如此,管制员还需要与“相爱相杀”的飞行员们不停的交流,对话,提供最优质的交通服务。

  冷峻的硅晶无法替代人心的细腻,僵化的逻辑程序也不足以替代人脑的灵活:在出不得任何差错的空中交通管理中,更是如此。

 

管制员就是这样,不停地思考,判断,博弈,做出决定。

  永远没有固定的思维套路,面对成千上万种交通情景,随时发生的潜在冲突,瞬息万变的空中流量,都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一篇不太简短的采访

采访自

 

Q: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将来会把需要人力的工作替代掉吗?

A:不太可能,暂且不论机器模仿人脑思维模式需要建立多少算法,需要采集多么庞大的数据。就从人机交互来说,语言图像的处理和面部识别都是个大问题。目前人工智能也只能达到完成辅助人类思考的作用。

Q:介绍下阿尔法GO的算法吧,感觉很奇妙。

A:我其实不太懂围棋,按我的理解,阿尔法的算法是一个大数据建立与搜索与机器自我学习的过程,在对弈的时候,采用穷举的方式,列出所有的下法,并对每种下法的成功率进行计算,优先选择最优解。

Q:做到这些很难吗?

A:目前看来,阿尔法GO并没有震惊到我,另外,在人机交互方面,阿尔法GO做得很差,只能说它是一个很会下围棋,却没有眼没有手的机器。反倒是谷歌自己的无人车计划更吸引人。

Q:无人驾驶汽车的亮点在哪呢?

A:在于对路面状况的不停分析,对于交通冲突的预判与解脱等。虽然它事故率很高,但是至少将人工智能提高到了应用层面。

Q:照你这么说,这些技术应用到空中交通管理的领域,是不是会对管制员的饭碗造成威胁?

A:那就是杞人忧天了,就目前来说,人工智能对于平面的道路路况的分析都很不成熟,在空中,每一个航空器的航行诸元都是多维的,而且速度更大,冲突更复杂,计算量可以说是几何级的增长。所以,与其视为威胁,不如将其视为工具。人工智能做一些辅助决策方面还是有些作用的。

Q:那在很远的未来呢???

A:未来怎么样我也不知道。至少,在目前有人驾驶阶段,人工智能首先要突破人机交互这一个鸿沟,比如说是语音识别这一块。之后还要建立各种运算模型,比如冲突探测算法,数据融合处理等,这些工作在现在来说能实现一项都是历史性的突破,更别提所有技术难关都突破了。

至少现在,以及可见的将来,你们都不可替代。

未来?未来就把它交给未来吧!

上一篇:布鲁塞尔机场发生爆炸 飞北京航班延误

下一篇:中国游客更不文明?调查显示:七成网友不认同

主办单位:民航发展网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华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8160386    传真:010-8821080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其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工信部备案许可:京ICP备190535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