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京津城际延伸线于家堡高铁站投入运营。从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站出发可以通达天津市区、北京南站,实现京津冀一小时快速通达。日前,交通运输部宣布,支持京津冀地区28个重点公路项目,建设里程1400多公里,总投资接近1000亿元;支持天津港、秦皇岛港、黄骅港等6个港口项目建设,总投资74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如期先行。随着规划落地、资金到位,一个连通三地的现代大交通网呼之欲出。
立体交通网:改变的不只是出行
“轨道上的京津冀”是交通一体化的核心。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介绍,未来将形成一个由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地铁组成的京津冀四层轨道交通网络。“以北京为中心,50到70公里半径范围内将形成1小时交通圈。”周正宇说。
公路联网也将加速——密涿高速、京秦高速、京台高速等连接三地的高等级公路网已全面启动。到2017年,三地间将消除“断头路”。与此同时,一条全长940公里的“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这条被称为‘七环’的北京大外环高速,含张涿、张承、承平、密涿、廊涿等高速路段。”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金浩透露,他们还将统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谋划以“2环、8通、4联、8港、8枢纽”为主骨架的“28488”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方案。
立体交通网的形成,改变的不只是出行,更引导着产业的布局和卫星城的崛起。河北省提出,以交通一体化为基础,迅速拉开城市骨架,建设一批明星卫星城镇。
交通一体化:打通的不只是“断头路”
过了北京朝阳区皮村路出口,顺着徐尹路到京冀交界的宋庄镇高马村口,主干道戛然而止,路的尽头是潮白河,对岸是河北燕郊。这条百姓期盼打通的徐尹路只是京津冀间“断头路”的缩影。
事实上,需要打通的不只是“断头路”,更是“一亩三分地”的传统思维。三地要促进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的加快融合,更要促进“观念”的融合。
一年多以来,京津冀航空交通格局加速演变,三地机场协同有序展开、谋求错位发展。运能接近饱和的首都机场,逐步将航班时刻的增量向国际航班倾斜,国内航线则分流至天津机场和河北机场。去年,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200万人次,20.4%的增速领跑全国干线机场。
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理念也贯穿在三地的功能定位中。在立体交通网的基础上,京津冀将形成“两核三轴一带三重点”的总全布局——“三轴”指京津塘主轴、京—保—石拓展轴、京—唐—秦拓展轴,“一带”指沿海经济带,三个重点开发地区包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
大交通机制:提速的不只是硬件
立体大交通,提速的不只是硬件,更是管理机制。“近期要抓住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加快建立交通运输现代化制度体系等关键政策,进行集中攻坚和重点突破。”8月18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组长、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第三次会议上强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的出台,交通一体化有了清晰的顶层设计。而随着三地交通运输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三地着力推动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衔接、管理协同。
一体化的投融资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快建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注册资本100亿元,通过投资一体化促进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一体化;6月初,河北省国资委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签订《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委托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管理协议书》,从而实现京津冀三地主要机场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营。
随着体制机制的完善,一个现代化的大交通网将加速形成,在此基础上,是一个更富竞争力的城市群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