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国家政策的出台,正推动我国航空产业进入跨越发展黄金期。据有关部门分析,未来10年,全国各类通用航空飞机需求达1.2万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通用航空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为了抓住全国航空业快速发展的机遇,近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下称“规划”),提出把湖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航空客运和国际货运中心,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航空产业集群区,全国通用航空发展的示范区。到2020年,实现航空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航空业产值破千亿
“到2020年,实现航空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航空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航空运营业、航空服务业及航空关联产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培育5家以上产值10亿元的航空企业,建成国家级的航空产业基地。”规划制定了湖北省航空产业目标,5年内,航空业将成为湖北省新的千亿产业。
为实现目标,规划明确了湖北省航空产业的发展布局重点、重大项目等内容,并提出“统筹推进”“创新驱动”等发展原则,即通过统筹推进航空产业内部以及航空产业与工业、农业、旅游、服务、金融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拓展航空产业发展深度和广度,构建航空关联产业等各领域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通过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攻克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制约航空产业发展的基础瓶颈,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鼓励省内航空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国内合作,提升湖北航空产业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规划得以落实后,基础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的航空基础设施体系和支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干线机场、支线机场与通用机场协调衔接的机场网络体系,实现点到点低空飞行常态化;建成全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并将其纳入全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通用航空作业、通用航空消费、航空教育培训、航空金融、航空会展、航空运动、航空文化全面发展。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湖北省航空业发展最终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一基地、五中心”。“一基地”即依托湖北省航空工业现有条件,整合资源,将湖北打造成全国一流航空研发制造基地。
“五中心”即充分利用湖北的交通区位优势和通用航空作业、飞行员培训等行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航空运营、航空服务等延伸配套产业,将湖北打造成华中乃至全国服务最高效便捷、业务发展最全面、产业配套最完备的航空运输中心、通用航空运营中心、通用航空服务中心、航空运动产业中心和通用航空基础配套中心。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机场建设
为实现规划制定的目标,湖北省将建立全省航空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推进全省航空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政策研究及具体事务协调等工作。
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这个联席会议由湖北省政府召集并主持,特殊情况下,可由省政府委托有关部门召集并主持,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国防科工办、民航湖北监管局、空军武汉指挥所、民航湖北空管分局等部门参加。根据需要,联席会议可以扩大到其他相关部门及相关市(州)政府参加。
长江商报记者从规划中看到,湖北省计划在规划建设、土地使用、综合性立法保护、建设投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财政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促进航空发展的支持和配套政策,为湖北航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制定龙头企业支持计划,支持省内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吸引省外龙头企业来鄂发展。规范简化航空产业项目建设行政审批程序,设立航空产业行政审批的“绿色通道”。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吸纳社会资本设立湖北航空产业发展基金,搭建湖北航空产业投融资平台。鼓励大型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机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T、BOT、PPP等多种投资建设模式,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
政府自身也将积极开发建设通用机场、地面通信导航基站、飞行服务站等地面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硬件保障环境。各机场的场外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网络、通讯、排水等公用设施,由机场所在地政府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机场总体规划设计要求统一进行投资建设和管理。
同时,要求机场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将机场建设纳入本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重点加强机场与其他运输方式和城市交通的无缝对接。建立军民航协调机制,统一调配空域资源,争取划设更多的低空报备空域,并实施低空空域动态化管理,为湖北民航发展营造良好的空域资源条件。
此外,通过利用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积极引进飞行、空管、机务、民航管理、航空物流、营销等民航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推动航空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还将加强与高等院校等机构的合作,培养民航所需人才。鼓励和支持航空科技人才落户,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及人才送学培养机制,形成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通用航空高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目前航空产业规模总体偏小
航空业发展蓝图宏伟,湖北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在制定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湖北省对这一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以及自身的缺陷都进行了充分分析评估。
规划分析认为,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航空产业已成为成熟大产业。比如,美国拥有通用飞机22.4万架,机场19100个,飞行员30万人,而我国通用飞机仅1975架,机场286个,飞行员2万多人,航空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未来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市场。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7575美元,国民对通用航空潜在需求将转化为有效需求,公务航空、通勤航空、航空运动、私人飞行、观光飞行等将迎来爆发性增长。未来10年,全国各类通用航空飞机需求达1.2万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通用航空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波音、空客等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已进军中国航空制造业市场,塞斯纳、西锐等通用飞机主力厂商在全国各地布点设厂,国际合作加速推进将为湖北承接航空产品研发制造创造良好机遇。
同时,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将推动航空产业进入跨越发展黄金期。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等政策,将航空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有序开放低空空域,引导支持航空装备制造业和相关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力争十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并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作为未来重点突破的十大领域,为航空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策利好和产业发展空间及市场潜力巨大,但湖北航空产业发展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规划对此进行了总结:航空工业产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产业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产业内部合作不足,航空主机企业与配套企业、航空产品研发与民航应用、航空制造业与民航服务业等领域合作对接机制还不完善,产业社会化程度还不够高。
湖北的通用航空基础条件也比较薄弱,通用航空机场等硬件设施和飞行员、机务、机场管理等专门人才缺乏,难以满足发展形势的需要;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不过,对于湖北自身而言,具有较好的航空产业基础将为抢抓机遇、推动新一轮发展赢得先机。长江商报记者从权威部门统计的数据获悉,目前湖北全省从事航空工业研发、制造和修理的企事业单位近30家,涵盖特种飞行器、通用飞机、无人机、飞机维修等领域,部分航空产品研发制造和总体航空维修能力在全国领先。
此外,湖北通用航空公司10家,各型飞机达100多架,运营业务遍及全国各地,飞行业务量占中南六省(区)一半以上。湖北蔚蓝国际航空学校与海南航空学校的飞行员培训业务在全国领先。全省在建和规划建设的航空产业园及以航空综合体为主要业态的项目14个,将有力促进全省航空产业发展。(周舜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