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突发事件后,面无表情、缄口不言常常是“有关部门”面对媒体质询的态度。7月16日,东航航班上有旅客谎称有诈弹,航班被迫返航。面对这一事件,东航处理得有条不紊,面对媒体从容不迫,为业界作出了一个表率。
事件发生后,有记者致电东航求证此事。东航不仅向记者证实了事件的发生,还简要介绍了处置情况,次日,东航又主动发布信息,声明经严格排查后未发现不安全因素,已安排旅客重新登机并安全到达目的地。东航迅速排查隐患,处置及时妥善,给了公众一个交代。
具有成熟的媒体观和具备驾驭媒体的能力是化解危机的重要一环。航企尤其如此,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突发事件,很容易放大问题,从单一事件转变为社会舆论事件,引发公众对航空安全性的质疑。目前,互联网和移动媒体对信息具有强大聚合能力。因此,在危机管理中,事发后官方的最佳反应事件已缩短到“黄金4小时”,有些突发事件从发生到引起热议,甚至只需要1小时~2小时。这对企业危机公关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危机,远离媒体显然不是企业明智的选择。尤其是有很多目击者的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企业不如变被动为主动,索性将媒体作为平台发布事实。试想,如果东航方面对记者询问不置可否、选择沉默,那么谣言很可能风吹浪起,更多“骇人听闻”的假消息趁势混入,事实真相很快就会被夸大的各路传言淹没。航企将可能为此付出更多的隐性成本,社会信誉和公信力也将蒙受损失。
承认危机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在澄清事实的同时,也将正在进行的处置工作呈现在公众面前,对事件进展进一步追踪也给了公众一个答复。请相信大众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力,他们不再信任那些不透明的“安全表象”,而是更信任那些遇到问题时候勇于面对监督、接受质询,并且将排查进度公开的机构。对于经常乘坐飞机的乘客来说,他们需要的绝不是拍着胸口承诺绝不会有事的航空公司,而是需要在遇到安全威胁之后能够妥善处理的航空公司。将媒体的质询转化为有效的发声平台,才能将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