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用语音代替手动操作来执行指令早已不新鲜,那么用这种方式来开飞机,你是否觉得还是件蛮酷的事情?不要以为那些科幻片里的情节离我们的真实生活还很遥远,事实上,语音识别技术、可穿戴设备、空中互联、大数据等最新的科技和概念已经或即将改变我们真实的飞行体验。
未来驾驶舱“嘴说了算”
随着科技的进步,飞机驾驶舱也在不断发展演进。未来的飞机驾驶舱将更加直观化和智能化,甚至有可能成为飞行员思维的延伸。
鉴于此,飞机制造商正在探讨如何利用已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多样化思维模式来重新设计飞机驾驶舱,进一步简化飞行员的操作步骤,并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虽然siri已经让你不再有新鲜感,但或许有一天,飞行员在驾驶舱内只要动动嘴就可以“飞行”了。
语音识别技术就是霍尼韦尔正在研发测试的一项新技术,其在驾驶舱环境中能发挥巨大的优势。这是因为语音识别技术简化了执行指令所需的众多手动操作步骤,并由此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荷,使其可以更加专心,保障了飞行的安全和高效。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公务与通用航空副总裁DaveMarinick介绍,在驾驶舱内,用语音识别技术调用那些并不频繁使用的指令或菜单非常实用,否则机组人员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来查找这些指令和菜单。例如,当飞行员执行某个指令时,需要找到一个按钮,然后旋转这个按钮并按下去,那么以后就可以直接用语音的方式执行这个指令并说“OK”即可。
目前,霍尼韦尔应用创新原型开发环境(HIPE)在巴航工业一架ERJ170飞机上开展语音识别技术飞行测试,并与飞行员和客户共同评估该系统在真实飞行场景中的实用性、安全性和效率。这种先进的工程设计和测试方法可以让飞行员在平板电脑界面上操作传统的多功能控制显示器,并让语音识别技术更快地应用于驾驶舱之中。
DaveMarinick强调,未来,语音识别技术并非要取代手动操作,它的目的始终是支持飞行员的操作。“实际上,语音识别技术并不是用来控制飞机,而是为飞行员提供更多的信息。这不会造成任何操作问题,因为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
客舱管理也可“意念先行”
你或许想不到,这两年正火的可穿戴设备也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飞行体验。目前,市场上可穿戴设备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2014年的出货量达到9000万部。到2020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价值预计将从现在的50亿美元增至100亿美元。尽管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大多还局限于健身和健康领域,但其应用于其他行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们从一年前就开始关注如何让可穿戴设备更好地与航空科技进行对接。我们希望从消费电子类的产品中找到一些平台,比如谷歌眼睛、苹果手表等,通过它们,使旅客、飞行员、乘务员等无论是在家里、机舱内还是在驾驶舱内都能够进行信息的无缝对接”。DaveMarinick说,眼镜和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航空从业者获得更好的飞行体验。
因此,霍尼韦尔开始寻找契机,首先利用可穿戴技术为乘务人员提供帮助。“我们对乘务人员如何完成飞行任务进行了跟踪观察,包括从航前检查到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我们发现,乘务人员经常要同时完成多项任务,两只手忙个不停,尤其是在起飞前作准备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乘务人员可以使用谷歌眼镜完成所有客舱设置工作,而谷歌眼镜能为乘务人员呈现出在他们视野范围内的关键信息,包括飞行数据、旅客状态、天气情况,并完成遮阳板开关和机舱温度控制等操作。这就将乘务人员的双手解放了出来,他们甚至可以一边分发报纸,一边就将这些活儿干了。在这个过程中,谷歌眼镜不仅为乘务人员提供了所需的信息,还可以让他们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谷歌眼镜解决了乘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一道难题,但航空制造商在可穿戴设备使用方面的探索才刚刚拉开帷幕。一些机械维修人员和地勤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也可以恰到好处地使用可穿戴设备。他们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获得在线帮助,查阅维修手册,不再需要传统的技术指导,从而缩短了诊断时长。值得一提的是,从手动搜索关键信息这一过程中节省出来的时间,在飞机快速维护方面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谷歌眼镜只是可穿戴设备与航空生态系统融合的第一步。霍尼韦尔正在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原型设计,日后将面向合适的终端用户推广。就像可以应用于人类用户一样,可穿戴技术同样能够应用于飞机和航空工业”。DaveMarinick还透露,霍尼韦尔的智能手表应用程序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会接受测试,并进一步应用于机舱内。通过减轻机组人员的工作负荷,此类可穿戴设备有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随着单目视频眼镜、沉浸式应用、腕戴式设备和光纤技术的推出,消费者将拥有新的工具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航空开发人员也获得了新的工具以提供更好的机舱体验。“对于通过可穿戴技术提升飞行体验的解决方案而言,这只是冰山一角”。(苏达)
上一篇:民生租赁上线二手公务机交易平台 下一篇:乘坐廉价航空 如何一省再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