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两会”报道:“把脉”民航发展新常态

发布日期:2015-03-12 来源:中国民航报 下载此文章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吴丹 报道:时下的中国,新常态已经成为上至中央下至百姓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自去年5月“新常态”一词被提出,经过10个月的实践,这个领跑年度经济热词的新词语愈加发酵,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如何去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百度搜索引擎中,以“新常态”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高达六千多万个,可见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

  如今,这种影响一直发酵到了全国两会的会场。作为新常态概念提出后的首次全国两会,早在会议召开之前,就有不少专家预测,“新常态”将成为在两会上被频繁提及的新概念之一。事实的确如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政协专门召开的三场发布会中,其中一场就是以“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为主题;在5000多名代表委员的口中,每天迸发出无数个与新常态有关的建议;在各类媒体上,新常态更是以极高的频次在刷屏。新常态,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最热词。

  作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民航业的发展也已经相应进入一个新阶段、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航工作的大逻辑。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看待目前民航业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的现状?今年10.2%的运输总周转量增速目标能否完成?增速放缓背景下航空公司如何创造新的市场空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航业内的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畅所欲言,对如何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促进民航业安全健康发展“问诊把脉”。

  看清大势至为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曾将中国经济呈现出的新常态概括为三个方面: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而对于中国民航业来说,新常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增长速度相对放缓,航空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弹性关系从原来的1.5倍~2.0倍降到1.0倍~1.5倍。据统计,“十二五”以来,行业运输总周转量平均增速为8.3%,比前30年低9.2个百分点。

  这是否意味着民航的发展速度变慢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李军对此并不认可,他认为,中国民航正处于增速换挡期,由原来的持续高速发展变为当前的平稳较快发展,虽然增速降下来了,从百分之十三左右降至百分之十左右,但增长的绝对基数依然非常大,中国仍将是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的航空运输市场。“国家经济的新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民航的发展,但总体来看,这种影响还属于正常范畴,我们应该正确看待。”

  增速的放缓让调整行业结构的空间进一步扩大,行业结构呈现出国际市场快于国内市场、中西部快于东部、支线市场快于干线市场的积极态势。李军表示,航空运输结构的逐步优化证明我国民航大众化战略的实施见到了成效,他说:“由于旅游产业的拉动,目前自费乘坐飞机的旅客在逐渐增加,而这部分的需求恰恰是相对稳定的,这对于民航业来说是件好事儿。”

  全国政协委员、中航集团党组书记王银香的观点与李军不谋而合,在她看来,在经济新常态下,航空公司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但更多的是机遇。她举例说,2013年我国出境游人次是9000万,去年突破1个亿,据预测5年后这个数字将增长3亿,达到4亿人次。“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年要增长6000万人次,最重要的是,出境游时民航的作用是高铁和公路都代替不了的,这就是民航的机会。”王银香说:“虽然可以预见到,届时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会很激烈,但不得不承认,这将是航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新常态最重要的就是两个词--质量和创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理事长刘子静告诉记者,他对民航新常态的理解是速度相对放缓、竞争相对激烈、环境相对复杂,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结构调整、错位发展和改革攻坚。“民航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取得了高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人员、管理明显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这种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民航却是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消化。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民航业必须保持一个适度的增长速度,避免盲目过快发展。”

  主动适应发掘机遇

  那么,在新的形势下,民航又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迎接新常态呢?对此,民航领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致认为,首先要有主动性,既然新常态已经来了,这意味着原有的一些发展方式行不通了,当此之际,就要主动地拥抱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并从中发掘新机遇。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法治思维为原则,自觉运用法治方式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提升民航治理能力,最终实现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而要提升民航行业治理能力,安全工作无疑是重中之重。数字显示,至2014年底,我国民航已连续52个月保证运输航空安全,连续12年保证空防安全,亿客公里死亡人数和百万飞行架次事故率10年滚动值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3%和10.4%。民航安全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保证安全是永无止境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满足和松懈。”李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安全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不管是新常态还是老常态,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把保证安全当做民航永远的常态。

  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民航在新常态背景下绝不能停止改革的脚步。对于这一点,全国人大代表、南航新疆分公司总经理富璞岩十分赞同,他说:“发展速度降下来了,这说明经济要转型,民航的发展也要适应这种状态,要更加讲求质量,这就要求民航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西部机场集团董事长何喜奎则认为,主动适应新常态,民航需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保障,构建依法、合规、有序的治理体系。一方面要制定系统化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分级别、分区域、分步骤的航空市场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行业内重要法律法规的修订,开展涉及民航安全、发展、改革等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尤其针对近年来屡次发生的旅客“机闹”事件,应尽快出台相关专项法律法规,在充分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对有关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确保不因个别人的不理性行为妨害航空安全、侵害其他消费者权益。

  何喜奎还同时表示,民航各单位有责任、有义务形成共同促进民航发展的整体合力,为建立更加开放的发展格局、切实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引擎贡献力量。

  积极引领方能作为

  当然,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民航不仅要做新常态的适应者,更要做引领者。那么,究竟这个引领者该如何做?201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会议对全行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坚持持续安全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推进法治民航建设,切实调整发展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促进民航业安全健康发展。

  “新常态背景下,民航大有可为。”何喜奎表示,随着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民航运输将促使城市之间人员和物资流动增加,成为促进生产、流通、投资和消费实现全球化的重要交通方式。一方面,民航业涉及诸多高科技产业,将有效拉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消费结构也在发生转变,同时通用航空、低成本航空正快速发展。“相信民航运输业能够进一步适应公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何喜奎说。

  面对新常态,民航要发展就必须改变原有发展模式,着力构建航空市场新格局。而引导航空公司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大力提升机场的战略作用,努力培育通用航空新产业,着力构建航空市场新格局,正是构建市场新格局的主要途径。针对这个问题,李军表示,当前我国的航空货运企业要尽快转型,要与快递业务、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融合发展,寻求突破,推进商业模式从传统航空货运向现代航空物流转变。

  新常态背景下,亟需民航提高运行服务品质,提升发展质量——这早已在民航业内达成共识。“质量包含着安全管理、效率、航班正点率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全国人大代表、吉祥航空董事长王均金坦言,近年来民航各单位在民航局的统一部署下,高度重视航班正常工作,,下大功夫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使航班正常工作有了很大改进,但仍有可提高的空间,还需进一步努力。

  王均金说出了民航领域代表委员的心声。作为运行服务品质的一个重要体现,航班正常工作时刻牵动着他们的心,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局空管局调研员苏玲认为,做好航班正常工作,关键要优化空域。据她介绍,未来空管部门将进一步扩容增效,争取更多空域资源,不断创造条件优化机场进离场航线,改善周边空域环境,增加机场运行容量,为航班正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提高行业运行服务品质不只需要空管部门的不断挖潜,更需要业内各运行保障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在接受采访时就特别谈到了行业协同性的问题。在他看来,随着未来航班数量的不断增加,下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将是整个行业的系统协调性,这需要打破原有的一些单位之间、部门之间的壁垒,各运行保障单位要摒弃本位主义思想,树立大局意识、协同意识,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强化运行协同。

  而在全国人大代表、厦门航空董事长车尚轮的计划中,以改革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将依法治企贯穿生产经营始终,这将是厦航引领新常态的主要方式。他告诉记者,厦航将在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决贯彻法规意识,党规党纪意识,始终坚持依法治企,从严治企,确保公司上下风清气正,最终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健康发展。

上一篇:澳总理重申将继续搜索MH370 再次慰问乘客家属

下一篇:通用机场建设“十三五”进入“县县通”

主办单位:民航发展网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华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8160386    传真:010-8821080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其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工信部备案许可:京ICP备190535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