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迎来成立65周年的生日,中国民航事业正“三管齐下”着力于名副其实成为“民用航空”,这包括向国民基本航空服务转型,让老百姓坐得起飞机;大力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民航领域;以及加快推动低空空域开放,使更多民间飞行成为可能。
最近30年,中国民航经历三次大的体制改革:1980年改变军队建制,走上企业化道路;1987年至1992年,进行以民航管理局与航空公司、机场分立的管理体制改革,在行业内引入了竞争机制;2002年至2004年进行以“航空运输企业联合重组、机场属地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通过这三次改革,使原来军民合一、政企不分的民航管理体制,逐渐转变为政企分离、机场属地化管理、多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民航管理体制。”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说,与此同时,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使中国民航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
但让13亿中国人大多数买得起机票,仍然是一个挑战。目前,中国每人年均乘机仅0.25次,远低于美国的2.4次。《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基本航空服务计划”。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到要支持低成本航空以促进旅游业发展。以低票价作为核心特征的低成本航空,成为实现基本航空服务计划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今年以来,政府公务、国有企业商务消费从简、从俭,越来越多国内航空公司取消头等舱,电信运营商关闭了机场贵宾厅。中国民航必须走大众化之路,已成为民航走出低谷并获得发展的必由之路。
而中国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主要由民间资本主导。据李家祥介绍,全国现有47家航空公司,民营资本占三分之一,而且增长速度很快。特别是在一些中小航空公司的发展中,民营资本成了中小航空公司、特别是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的先锋。
在低成本航空发展的同时,中国民航局与相关部门筹划建立了一个新型“民航发展基金”,以探索对航空业的有效投入。
在推动机票“亲民价”、航空民营之外,2014年以来,中国加大了推动空域“民用”改革力度。“空域资源同陆地、海洋资源一样,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正如李家祥念兹在兹的是:航空发达国家,民用航空均使用了国家空域的大部分资源。如美国供民航使用的空域达82%左右,而目前中国民航使用的空域仅为全国空域的22.9%。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民航可用空域的飞行量已经饱和,易造成航班延误,同时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由于空管原因,国内很多航线不得不绕飞,如果把航路取直,每年可节省大量的油耗。随着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需求的不断增长,民航对空域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改革空域管理体制,提高空域资源配置使用效率。”这是解决民航空域资源不足等问题的重要契机,需要尽早推进相关工作。
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西部博览会首设通用航空馆,主题是“航空走入普通百姓,个人飞行渐行渐近”,展示的6架飞机及飞行器,成为西博会最大亮点。“私人飞行”拉近了民众日常生活。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10月30日表示,近期国家空管委将召开会议部署全面推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分析认为,近年来,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稳步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环境逐步宽松,通航产业将步入“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