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于3月20日开始在呼和浩特和乌兰浩特之间的航线上投入运营,这也是制造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及运营商成都航空公司首次将该机型投放到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商业运营。
本次展示运营从3月20日至3月30日期间进行,去程航班号为EU2781,上午11点30分从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起飞,13点20分在乌兰浩特机场平稳降落;返程航班号为EU2782,下午14:34从乌兰浩特起飞,16:05在呼和浩特降落。
ARJ21-700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新型支线喷气商用飞机,于2015年底首次交付,并在2016年6月开始投入商业运营,前期主要运营成都至上海之间的航线,随后陆续投放至成都-上饶-南通、成都-长沙、成都-合肥、成都-济南等航线运营。
作为一款载客数量在90座级以下的支线机型,ARJ21系列在设计之初就主要考虑到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运营而设计,因此具备在中西部高原、高寒等气象条件负责和航路越障要求较高情况下安全运营的能力,因此在经过近两年的常规干线航线以及中部和东部地区航线运营之后,进入支线航空制造商争夺的“主战场”内蒙古自治区运营也显得顺理成章。
这并非ARJ21-700首次在该地区运营,2010年1月,处在试飞取证阶段的ARJ21-700飞机首次飞抵内蒙古呼伦贝尔机场,开始了跨越几个冬季的高寒试验试飞,并于2014年1月全面完成试验任务。2017年4月,ARJ21-700飞机再次来到内蒙古锡林浩特机场,开展大侧风地面试验等一系列设计优化试验试飞。
试验试飞表明ARJ21-700飞机已经具备显著的高寒、高原等性能。飞机在国内所有高原机场和绝大多数高高原机场可以实现满客起飞;在零下30度自然环境下仍能保持正常运行。这也在客观上为飞机进入中西部地区运营创造了前提条件。
随着行业监管部门对支线航空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特别是在航空公司设立准入资质上几乎完全向支线倾斜,因此在中国境内一直发展较为缓慢的支线业务又重新开始升温,特别是内蒙古地区首家本土支线航空公司天骄航空进入批准筹建阶段之后,支线飞机制造商都开始将目光聚焦至这个区域,势必会有对新公司订单的争夺。
尽管中国干线航空市场一直以超过全球平均增速发展,但支线业务的缓慢使得飞机制造商格外珍惜任何一次新的市场机遇。此全球最大的支线飞机制造商之一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下称巴航工业)2月已经将其一架E175机型专门飞抵内蒙古进行展示,这款座位数量在76-88个的机型与ARJ21-700在目标市场定位趋同,也将成为直接的竞争对手。
对耗费十多年研发出来的ARJ21而言,早已经进入成熟的运营阶段且市场占有率巨大的E系列机型是其在市场竞争中强劲且无法绕开的对手,巴航工业目前在中国运营数量最多的机型是E190,尚未有E175订单,因此能否将这个机型通过新航空公司打入到中国市场意义重大。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认为其E175机型是新设立航空公司最好的选择,可以“保证新成立航空公司在航线运营初期、客流量不稳定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较高的客座率,保证其盈利能力的同时,给予航空公司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培育前期市场。”
中国商飞方面则表示,其ARJ21-700飞机也是最新一代融合了干线飞机标准、技术的喷气支线客机。其航程可以达到2225?3700公里,按照单通道干线飞机的舒适标准设计,客舱比同类型飞机宽40-60厘米,达到3.14米;比同类型飞机高10厘米,客舱高度2.03米,经济舱排距宽松,每座容积比同类型飞机高20%以上,即便1.9米的高大身材乘客入座后也可轻松伸展双腿。飞机舷窗可视面积也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但摆在ARJ21机型面前最大的问题并非订单,而是其能否尽快提升产能和交付能力。该机型自2017年9月获得生产许可证之后开始进入批量生产交付阶段,目前交付成都航空运营的数量为4架,但从目前已经获得21家客户总共453架订单的情况看来,即使能够获得新航空公司的订单,在交付时间和运营保障上也仍面临着一定的瓶颈,这也是中国商飞作为一家年轻飞机制造商在未来相当长一个阶段所需要着重解决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