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大型客机将于2016年实现首飞的消息已公之于世,作为试飞测试技术攻关的“主攻力量”,试飞中心C919测试技术团队在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终于喜获成功。团队负责人兴奋地介绍:“C919测试技术再无难题。”
走进C919测试技术攻关团队,我们看到一个充满职业化精神,能够发自内心释放出无限激情,具有信念操守的队伍。
逐步攻克测试技术难关
万事开头难,从2011年全面介入C919试飞测试任务起,戴卫兵负责的第一件事就是测试技术实施方案的编写。那一阶段,怎样评估参数量和参数种类,如何预判相关课题需求,要建立一套什么样的系统等问题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脑中打转。那段时间,所长王建军成为了大家的“精神支柱”,每一个琐碎的小问题,都有他带领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测试系统联试是该机首飞前试飞工作中的“重头戏”。系统筛选试验阶段,究竟该选用什么样的设备,成为戴卫兵从事航空测试工作以来遇到的最大难题。枯燥而重复的试验工作令戴卫兵心生懈怠,正当此时,王建军的话提醒了他。那段时间,王建军和大家一起试验、评估、分析、改进,有时候试验结果出来后,大家普遍认为效果不错,唯有他看法不同,时刻提醒研究人员要深层次挖掘技术隐患,坚决不能回避问题。一次,王建军问戴卫兵:“试验虽然成功了,但结果并不十分完美,你心里能真正踏实吗?”戴卫兵的心里像被扔了一颗定时炸弹,久久不能平静。此后,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则: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踏踏实实,坚决不允许出错。
2015年5月,戴卫兵等人在中国商飞的实验室里摆开了“战场”,实验室里的忙碌每天都要持续12个小时。截至目前,在C919项目101架机测试系统建设中已相继突破了IMB总线数据采集、处理技术,ARINC664航空总线数据采集、处理技术,ARINC818航空数字视频总线采集技术及基于WEB的C919飞机航空总线数据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
更新飞机数据处理系统
实现C919飞机数据库管理上线,试飞中心第二届“周自全科技奖”获得者彭国金也经历了一场观念的转变。任务之初,现有数据处理系统已运行了近10年时间,且仍在服务多项试飞任务,面对系统的新旧更替,彭国金心里有过一丝顾虑:“如果因为新系统的不稳定导致其它型号任务延误,后果将会很严重。”
那一阶段,既要保证现有系统运行正常,又要对系统后台进行重新设计,如何保证新系统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成为团队聚焦的主要问题。如果沿袭传统思想,他们也能完成任务,但在彭国金看来,这却是一种“敷衍”的态度。面对“不同声音”,彭国金坚持强调:“只有用更多新技术对现有系统进行完善,才是真正的测试技术提升。”
近3年的时间,技术方案经历了3次变更,彭国金从最初“把能完成任务作为动力”到“别人怎么看我们的测试水平”,再到“一定要把最完美的系统带给最终用户”,他的工作理念在不断地变化着。在方案编写、试验、方案推翻、再做方案、再次试验、方案再次被推翻的一轮轮重复中,彭国金的脑海始终被“我的角色是什么”、“我的价值在哪里”、“我的目标是什么”等问题所占据。
面对任务节点步步逼近,彭国金把工作重心转向了和所有课题人员的充分沟通上,在交流中深入了解课题人员的需求,在不断否定自己中促使方案优化。通过C919飞机数据库管理上线,彭国金对自己的定位又多了一层涵义:“作为终端执行者,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放大,既要把创造价值的义务履行好,又应通过高科技、新技术等手段达到吸引最终用户的目的,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角色延伸到这个程度,就会非常出色。”
建立先进遥测监控系统
在C919飞机测试系统建设任务中,李筱雅主要负责机载数据实时处理系统研制和地面遥测活动站建设。在既要保证当前科研试飞,又要完成相关预研课题的情况下,她和她的团队只能利用周日和日常下班后的时间展开技术攻关。
“挤时间”似乎意味着无尽的疲惫,面对这种“疲惫”,李筱雅将其视为一种角色需要。她举例说,在遥测与监控技术研究室,最重要的职责是确保飞行安全,但这只是岗位任务中一个明确的“点”;“挤时间”加班研究C919项目虽然是工作表上没有注明内容的“其他”,但却是对岗位职责的进一步延伸,因此只要是与岗位相关联的工作,就都应是我们扮演的角色。
在对综合处理器加入信息快速处理模块的过程中,李筱雅及其团队再次遇到新问题,软件调理极不顺畅。这种情况下,她们完全可以把相关指标降一降即可完成任务,但她们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重压之下仍艰辛前行。她们是在和自己较劲,“为C919提供性能先进、运行稳定的遥测监控系统,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在信念的指引下,智能化安全监控等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试飞测试技术将首次应用于国内民机试飞。
面对新技术层出不穷,到底靠什么让“引领测试技术发展”落地?C919测试技术团队用“职业化和专业能力、忠诚度和创造能力、专注化与细节能力”给出了答案。如今,他们激情满怀,用信心呼唤着“C919,我等你来。”